保健常識
啥是霧霾?怎么防、怎么治?——另一個角度看霧霾
又到冬天,幾次霧霾天氣中很多人感到呼吸不暢、咽癢咳嗽、喑啞咽痛、喉中粘痰、口鼻干燥,感冒、鼻炎、咽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加。
出現這些癥狀怎么辦?怎樣預防霧霾毒害?不妨從祖國傳統醫學的角度來看一看。
首先,什么是霧霾?從中醫角度看,霧霾是一種“邪氣”,與古人所說的“山嵐瘴氣”高度相似,蒙蔽陽光,屬于陰邪。霧為濕、霾為濁,兩者相合,實為濕濁毒邪。古人云“風能勝濕”,所以霧霾才會被風吹散。
其次,人體被這種邪氣所傷,會產生什么病理變化?霧霾邪氣,從口鼻而入,中醫認為,口為脾竅,鼻為肺竅,所以霧霾直接損傷肺脾兩臟。中醫理論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為水之上源;脾主運化水濕,兩者是人體內部津液輸布的主要器官。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霧霾濕濁毒邪,進入人體,阻礙肺氣升降和脾胃運化,肺氣不利,脾運化功能受阻,則津液不能正常輸布,造成咽喉和口鼻干燥;濕濁郁阻,變生為痰,肺失宣降,是咳嗽的主要病機。
預防這種陰邪濕濁的損害,以及在霧霾侵犯人體的初期,適合采取化濕祛濁,溫肺散邪的方式。正如將咳嗽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的張景岳所說,“治宜辛溫,邪得溫而自散”。
可以嘗試這樣一個食療方子:
“生姜水”為基礎,加適量白蘿卜、蓮藕,一起熬煮,可以起到溫通陽氣,散濕祛濁,化痰降氣的功效。
生姜水:生姜1-2兩,蔥白1-2根,紅棗6-12個,紅糖適量。以冷水下鍋,煮開15-20分鐘,即可飲用。
如果濕邪郁久不除,會化熱傷陰,出現肺熱陰傷的癥狀。此時,在脾胃運化功能正常的基礎上,可以考慮采用清熱潤燥的辦法,使用百合、銀耳、梨、荸薺等滋陰潤肺的食物,以及金銀花、麥冬、川貝等清肺潤肺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