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警戒
美國加強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導致真菌感染的警告
2008年9月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Humira(通用名: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Cimzia(certolizumab pegol)、Enbrel(通用名:依那西普/etanercept)和Remicade(通用名: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的制藥商必須在藥品處方信息的“警告”和“注意事項”部分以及這些藥品的“用藥指南”中加強現有的關于機會性真菌感染風險的警告。FDA稱,一些受侵襲的真菌感染患者已經死亡。此項措施是FDA根據2007年《食品藥品管理法修正案》(FDAAA)賦予的新權限而采取的。
這四種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制劑可抑制免疫系統,被批準用于治療多種免疫系統疾病,包括風濕性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斑塊型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和克羅恩病。自這四種TNF抑制劑首次批準上市時起,其藥品的處方信息中便含有關于嚴重感染的風險信息,包括真菌感染。然而,從FDA收到的不良事件報告來看,醫護人員并沒有始終關注和發現這些感染病例,從而導致治療的延誤。
FDA已經對240份關于患者服用Enbrel、Humira或Remicade導致組織胞漿菌病的報告進行了審查。大部分報告涉及的患者分布在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在這些地域導致此疾病的真菌較為常見。至少有21份報告顯示,起初醫護人員并未意識到發生了組織胞漿菌病,從而延誤了抗真菌治療,其中有12名患者死亡。
FDA對一例患者服用Cimzia而出現組織胞漿菌病的病例進行了審查。FDA還接到患者使用TNF抑制劑導致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和芽生菌病(blastomycosis)的報告,包括死亡病例。
FDA提醒患者服用TNF抑制劑容易導致嚴重的真菌感染,若患者出現持續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和疲乏癥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為協助診斷,患者應向醫護人員告知其居住地和近期到過的地區。建議真菌感染的患者停止服用TNF抑制劑直到康復。
FDA要求制藥商在30天內提交說明書修改信息,包括加強的警告語以及用藥指南的修訂內容,或說明他們認為沒有必要修改說明書的理由。如制藥商未提交修改信息,或FDA不同意制藥商的修訂方案,根據2007年的FDAAA,FDA可發布指令,指導企業按照恰當的表述對說明書進行修改。
“用藥指南”將作為Humira和Remicade風險評估與最小化計劃中的一部分,并已經作為Enbrel和Cimzia風險評估與最小化計劃的內容。制藥商還要對處方醫師進行風險信息的培訓。
(美國FDA網站)
編者提示:檢索SFDA相關數據庫,依那西普在我國批準臨床研究,英夫利西單抗在我國進口,其他兩種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未在我國上市。
本文摘自《藥物警戒快訊》2008年10月16日第10期(總第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