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天壇科普】跟中醫一起認識“咳嗽”
近一段時期支原體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再加上突如其來的寒潮影響,身邊的咳嗽聲仿佛又多了起來。什么是“咳嗽”,傳統醫學對“咳嗽”有哪些認識,且聽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專家詳說。
正確認識“咳嗽”
從西醫角度看,咳嗽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是人體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如感冒、咽炎、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核、哮喘或肺部腫瘤等疾病。
中醫把咳嗽當作一個疾病來看待,把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統稱為“咳嗽”。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肺氣上逆,宣發肅降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咳嗽的癥狀。
中醫把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治法用藥有一些不同。
外感咳嗽,一般來說發病時間較短,多數為幾天至半個月。當然也有部分咳嗽由于治療不及時或者誤治,延續時間較長,但只要還伴有中醫所說的表證,如咽癢,惡風寒,鼻塞流涕等,就仍然屬于外感咳嗽的范疇。
外感咳嗽有三種類型,風寒、風熱、風燥,就是說都有受風著涼的因素,而共同的癥狀就是咽喉癢。
風寒咳嗽 · 可見鼻塞,流清涕,惡寒,痰是稀白的,舌苔薄白不厚。
風熱咳嗽 · 可見咽喉痛,流黃粘涕,痰是黃粘的,口干口渴,舌紅,苔薄黃不厚。
風燥咳嗽 · 主要是干咳,無痰或者痰很少發粘,口鼻干燥,舌苔薄白或薄黃不厚。
內傷咳嗽,多數發病時間長,常為半年甚至多年。部分內傷咳嗽初期由外感誘發,但后期已沒有外邪的表現。
內傷咳嗽主要是四種類型,痰濕、痰熱、肝火、陰虛,一般沒有咽癢的感覺。
痰濕咳嗽 ·痰量多,色白偏稀,可見胸悶憋氣,不口渴,舌苔白膩或白滑較厚。偏寒者痰多泡沫,可有怕冷背涼,遇冷加重;偏脾虛者可見胃脹腹滿,大便稀溏。
痰熱咳嗽 · 痰多,色黃質粘稠,可見胸脹滿甚至胸痛,面紅,燥熱,口渴,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膩較厚。
肝火咳嗽 · 特點是咳嗽和情緒有關系,生氣時加重,痰粘,嚴重時咯痰帶血,多有胸脅脹痛,面紅,煩熱,口苦,舌紅,苔薄黃。
陰虛咳嗽 ·和風燥咳嗽癥狀相似,也是干咳無痰,或者痰很少,口干咽燥,不同點是有午后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紅少苔等陰虛表現,沒有咽喉癢的癥狀。
兩招辨清屬于哪類咳嗽
咽部感覺
一般咽癢必有風邪,而且多偏風寒;咽痛并且舌紅苔黃,多半是有熱;咽干口渴,多偏燥熱;久咳咽干則可能是陰虛。
痰的情況
痰粘稠,不易咯出,無論色白還是黃,都屬于肺熱;痰偏稀,泡沫多,即使顏色偏黃,也是肺寒。痰少只是偏燥,要有其他陰液不足的癥狀才能確認是陰虛。
咳嗽還有四種特殊類型,也比較常見:
一是“寒包火”。很多人本身有內熱,受涼以后,既有內熱的癥狀如口渴煩熱,大便干燥,又有怕冷,鼻塞流清涕的風寒表現。治療需要兼顧。
二是胃食管反流導致的咳嗽。也可見咽喉不適,氣逆咳嗽不止,需要在降氣和胃的同時加用宣肺止咳藥。
三是鼻炎伴隨咳嗽。鼻炎引起的鼻涕倒流到咽喉,也會出現咽部不舒服而咳嗽,這種咳嗽多半無痰,要以治療鼻炎為主,稍加宣肺利咽的藥。
四是兒童積食咳嗽。兒童咳嗽多為停食著涼,尤其在短時間內吃大量蛋糕等甜膩食物之后更容易發生。需要在消食化積的基礎上加用宣肺降氣的藥。
治療咳嗽需注意
咳嗽是非常多見的癥狀,原因比較復雜,治療也不能一概而論。
咳嗽初起慎用清熱解毒藥。清熱解毒藥一定是確實身體有熱毒才能用。如果剛開始只是受風著涼,怕冷,鼻塞流清涕,沒有咽痛口渴等內熱的癥狀,不應該用清熱解毒藥。用了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損耗正氣,使邪氣深入不易排出。還要注意體溫升高并不等于熱毒,體溫升高是人體正氣對外來邪氣的正常抗病反應,如果同時只有惡寒怕冷,沒有燥熱,治療應該以疏風散寒為主,不能一見發燒就吃清內熱的藥。
慎用抗生素。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濫用抗生素輸液的問題,但是口服抗生素很難嚴格監管。大部分人還是認為發燒或者咯黃痰就是有炎癥,有炎癥就要用消炎藥。其實很多炎癥并不是細菌導致的,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還殺死人體正常細菌,擾亂內環境,甚至造成抗生素耐藥。
初期忌用潤肺止咳藥和鎮咳藥。咳嗽初期,即使有陰液耗傷的口干咽燥癥狀,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搭配適合的藥物,見到咳嗽就一味用川貝枇杷露之類的潤肺止咳藥或者復方甘草片等鎮咳藥,不利于邪氣和痰液的排出。
初期忌吃川貝蒸梨或者梨水,也建議盡量少吃水果。咳嗽忌寒涼生冷非常重要。《難經》:“形寒飲冷則傷肺。”即使有燥熱口渴的表現,應使用藥物治療,食物若不對癥,會導致使邪氣和痰濕收縮郁結,不容易消散。
如果確實有痰,或者兒童有積食,可以嘗試白蘿卜煮水喝,有行氣消食化痰的效果,但注意不要生吃白蘿卜。
上一篇: 慢阻肺患者如何應對霧霾天氣
下一篇: 【天壇科普】腦卒中診治十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