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警戒
EMA提出氟尿嘧啶、卡培他濱、替加氟和氟胞嘧啶的檢測和治療建議
2020年3月13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網站發布信息,建議在開始使用含氟尿嘧啶的抗腫瘤藥注射劑(包括輸液)之前,應先檢測患者的二氫嘧啶脫氫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缺乏情況。對于在體內可以轉化為氟尿嘧啶的相關藥品卡培他濱、替加氟,也應采取同樣措施。
氟胞嘧啶也與氟尿嘧啶有關,當其用于治療嚴重真菌感染、且治療不得延誤時,用藥前不要求對患者進行DPD缺乏檢測。
局部應用氟尿嘧啶(用于治療某些皮膚疾病)的患者用藥前不需要進行DPD缺乏檢測。
體內缺乏DPD(高加索人種中,8%DPD水平低,0.5%完全缺乏)將影響氟尿嘧啶的分解,導致氟尿嘧啶在血液中聚積,可能會引起嚴重且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如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即中性粒細胞計數低,中性粒細胞是抵抗感染的一種白細胞)、神經毒性(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傷)、嚴重腹瀉和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的炎癥)。
EMA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PRAC)評估現有證據后提出以下建議,以保障氟尿嘧啶及其相關藥品的用藥安全:
氟尿嘧啶、卡培他濱和替加氟:
建議在開始注射或滴注氟尿嘧啶和使用卡培他濱、替加氟之前,檢測患者是否缺乏DPD。可以測量血液中的尿嘧啶(DPD的底物)水平,也可以檢查患者是否具有某些DPD基因突變(變化),這些突變(變化)與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相關。應考慮制訂有關的臨床指南。
已知完全缺乏DPD的患者,不得注射或滴注氟尿嘧啶,也不得使用卡培他濱和替加氟。由于完全缺乏DPD,這類患者發生嚴重且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
對于部分缺乏DPD的患者,應考慮減少上述藥物的起始劑量。鑒于減量方案的有效性尚未確定,如果沒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可以考慮加大后續劑量。對于持續輸注氟尿嘧啶的患者,定期監測氟尿嘧啶的血藥水平有助于改善治療結局。
局部應用氟尿嘧啶的患者無需進行用藥前的DPD缺乏檢測,也不需要根據DPD活性調整用藥劑量。通過皮膚吸收到體內的氟尿嘧啶水平極低,因此,局部應用氟尿嘧啶的安全性在部分或完全缺乏DPD的患者中,預期不會發生改變。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用于治療嚴重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包括某些類型的腦膜炎(腦膜和脊髓膜的炎癥)。為避免延誤治療,不要求在用藥前進行DPD缺乏檢測。
鑒于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已明確完全缺乏DPD的患者不得使用氟胞嘧啶。
部分缺乏DPD的患者同樣面臨較高的嚴重不良反應風險。如果出現不良反應,主治醫生應考慮停止使用氟胞嘧啶。由于DPD水平低的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這類患者也應該考慮檢測DPD活性。
上述建議將更新到給醫生和患者的處方/用藥信息中。
本次評估涉及注射給藥和皮膚給藥的氟尿嘧啶,以及口服給藥的含卡培他濱和替加氟(即氟尿嘧啶前體藥物)的藥品,卡培他濱和替加氟在體內可以轉化為氟尿嘧啶。評估還涉及注射給藥或口服給藥的抗真菌藥氟胞嘧啶,部分此類藥品在體內可轉化為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注射劑及其前體藥物用于治療多種惡性腫瘤,這類藥品在體內通過干擾參與DNA合成的酶來發揮作用,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
氟尿嘧啶皮膚給藥用于治療多種皮膚疾病,例如光化性角化癥和皮膚疣。
EMA已經批準含卡培他濱和替加氟的藥品上市,包括Xeloda(希羅達)、Teysuno(愛斯萬)以及多種含卡培他濱的仿制藥。
部分含替加氟和卡培他濱的藥品經由國家程序批準上市,所有含氟胞嘧啶和氟尿嘧啶的藥品均由國家程序批準上市。
此項評估于2019年3月應法國藥監部門(ANSM)的要求啟動。
此項評估由PRAC開展,該委員會負責人用藥品的安全性問題評估并形成建議。PRAC的建議將提交給人用醫療產品委員會(CHMP),該委員會負責處理有關人用藥品的事宜并決定是否采納PRAC的意見。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網站)
原文鏈接如下:
來源于藥物警戒快訊2020年04月21日第4期(總第2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