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痛起來能“要命”?能不能治得好?——聊聊“天下第一痛”
刷牙疼、洗臉疼、吃飯疼、說話疼,甚至清風拂面都會疼;電擊痛、針刺痛、燒灼痛,號稱有幾百種痛法;因為發作時疼痛劇烈,會導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這就是號稱“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
什么叫三叉神經痛?真“招惹”上了這“天下第一痛”有什么治療辦法?且聽北京天壇醫院疼痛科主任羅芳細說究竟。
“天下第一痛”到底是個什么痛?
三叉神經痛典型的癥狀是面部電擊樣、針刺樣的疼痛,有時伴有燒灼感。它還有一個典型的臨床特征是突然發作、突然停止,間斷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數秒、數分鐘甚至數小時,而間歇期完全不痛。
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原因主要是發作時疼痛非常劇烈,有患者形容發作時的情況是“痛到無法呼吸”;更“悲催”的是,這種疼痛往往由一些無害的刺激誘發,比如刷牙、洗臉、吃飯、面部遇冷空氣、輕撫面部甚至說話等,在患者的面部可能會有一個被醫生稱為“扳機點”的特定的點,只要觸碰到這里疼痛就會發作。
三叉神經痛發作時的劇烈疼痛,常常導致患者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會越來越劇烈,間歇期逐漸縮短,甚至演變成持續的疼痛。
三叉神經痛到底是怎么得上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三叉神經”是什么。
簡單地說,三叉神經是由腦干直接發出的一根神經,支配面部的感覺和運動。
三叉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是血管壓迫神經根部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三叉神經痛沒有明確的血管壓迫或其他類型損害的證據。另外,顱內的腫瘤、多發性硬化等也可以引起三叉神經痛。
“天下第一痛”治得好嗎?
在三叉神經痛患者中,只有極少數病例可能自愈。由于三叉神經痛間斷發作的特點,一時不疼并不代表痊愈。大部分三叉神經痛患者都需要進行醫療干預,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治療三叉神經痛最常用的藥物是卡馬西平和奧卡西平,其他藥物如巴氯芬、拉莫三嗪、匹莫齊特等可能有效。許多患者都能通過藥物治療緩解或控制疼痛癥狀。
藥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主要為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隨著藥物劑量的加大,副作用可能會難以接受。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無法忍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手段包括:
微血管減壓術:開顱將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移除或分離。
介入治療:這類手術通過顱底的自然孔道——卵圓孔,利用脈沖射頻、射頻熱凝、球囊壓迫等手段對三叉神經節進行功能調節或破壞,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放射治療:通過伽馬射線對三叉神經根部進行治療。
這幾種術式都能很好的控制三叉神經痛,但也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復發率。總的來說,微血管減壓術針對病因治療,遠期復發率優于其他術式,術后面部麻木發生率低;缺點是創傷相對較大,適用于有明確或高度懷疑血管壓迫神經,一般身體情況較好的患者。介入治療創傷較小,恢復快,主要缺點為術后面部感覺喪失、麻木發生率較高,更適合于高齡、身體條件較差、其他術式效果不佳或復發的患者。
另外,對于顱內腫瘤等引起的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首選治療原發病。如果原發病無法控制或原發病治療后疼痛仍然存在,也可以考慮介入治療。
平常生活應該注意哪些?
三叉神經痛病程長,患者要在心理上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三叉神經痛非常痛苦,號稱“天下第一痛”“疼痛之王”,且疼痛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心情壓抑,家人要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愛,不要總覺得患者“嬌氣”,更不要指責、埋怨。無論何種疾病,家人的關愛、支持和醫療手段同樣重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三叉神經痛病因可能性較多,而且往往容易與頭面部的其他類型的疼痛相混淆或并存(如與牙痛相混淆),且治療三叉神經的藥物為處方藥,不良反應較多,所以如果有頭面部的疼痛癥狀,切莫有病亂投醫、聽信“偏方秘方”,應該到正規醫院就醫,完善各項檢查、遵醫囑服用藥物,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恰當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