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您了解低蛋白飲食嗎?
昨天營養門診來了一名患者家屬,說是要咨詢一下她80歲的父親該如何執行低蛋白飲食。
經了解,他父親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但診斷慢性腎損害多年,被告知要低蛋白飲食。患者身高175cm,體重76kg,因患者本人未來門診,不確定體脂率、肌肉量、基礎代謝等指標。膳食調查了解到患者近2年一直執行“兔子飲食”,即肉蛋奶都不吃,三餐就是主食+素菜,現經常感覺乏力。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其中有8種氨基酸(兒童為9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也因此將蛋白質分為優質蛋白和非優質蛋白,肉蛋奶里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組成和人體內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比例相似,稱為優質蛋白,而米面等糧食和蔬菜里的蛋白為非優質蛋白。
低蛋白飲食屬于治療飲食,要求每天控制蛋白質的攝入(一般每天小于40g),依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如肝、腎功能)給予個體化的能量和蛋白質需要量(0.4-1.0g/kg/d)。因為是低蛋白飲食,所以更應該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果每天攝入主食500g,可以提供蛋白質40g,所以建議采用麥淀粉飲食,即用淀粉代替正常米面做主食,減少米面中的植物蛋白攝入,也可以用土豆、山藥、芋頭、粉絲、粉條等代替部分米面等主食,現在也有市售低蛋白大米。然后每餐由一定量的肉蛋奶補充優質蛋白,這樣可以一方面保證患者蛋白質的需要,另一方面減輕患者的肝腎負擔。
給患者家屬宣教后,提醒患者應定期到營養門診復查血、尿常規、血生化、體脂率、基礎代謝等指標,進行個體化營養治療,依據病情調整營養治療方案。
上一篇: 切胃雖然能減重 后續也要管住嘴
下一篇: 腦血管病患者為何要看營養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