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耳鳴是警報,需要去排查!
耳鳴定義: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的感覺。通俗講就是外界本沒有聲音,是您自己“聽到”的。
耳鳴其實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耳鳴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耳鳴的聲音多種多樣,常見的描述有:嗡嗡聲、嘶嘶聲、轟隆聲、蟬鳴聲、鈴聲、汽笛聲等,耳鳴可以持續存在也可以間斷出現,可以是一種聲音也可以是多種聲音或者聲音不斷變化,耳鳴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大部分患者表現為單側耳鳴,也有患者表現為雙側耳鳴。
中國尚無相關流行病學數據。美國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成人耳鳴發病率為10~15%。耳鳴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高發年齡為50~60歲,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噪聲暴露增加,耳鳴發病率逐漸升高。此外,隨著入耳式耳機的流行,年輕人耳鳴發病率也逐漸上升。
為什么會耳鳴?
耳鳴的病因非常復雜,目前普遍認為:耳鳴是由耳部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參與的心身疾病的癥狀。正常情況下,聲音通過聽覺傳導通路傳導至聽覺中樞,大腦中的過濾系統可以過濾耳鳴聲等惱人信號,將其阻斷而不被感知。當耳部、顱腦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導致聽覺傳導通路及過濾系統出現問題,耳鳴聲就會一并傳導,并被患者感知到。耳部(聽覺系統退行性改變、噪聲暴露、使用耳毒性藥物)、腦部(腦外傷、腦炎、腦膜炎、顱腦腫瘤)、精神心理(焦慮、抑郁等)、全身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貧血、腎病)疾病均可導致耳鳴。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大腦是一定參與其中的,并且耳鳴與大腦中的許多區域都存在關聯。
耳鳴了怎么辦?
耳鳴的診斷是治療的基礎,出現耳鳴后首先應到耳鼻喉科就診。如前所述,耳鳴的病因很多,因此醫生需要詳細的詢問病史、認真的查體,并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才能一步步靠近并發現可能引起耳鳴的因素,如外耳道炎、中耳炎、耳聾、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等。當這些因素存在時,需要先進行針對性治療,隨著原發病的治療耳鳴可能得到相應緩解。如果治療原發病后,仍然存在耳鳴,再進一步尋找耳鳴可能的原因。有時治療原發病并不能緩解耳鳴,因為耳鳴太復雜了,引起的耳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耳鳴的治療應為綜合治療。
在治療已知病因的基礎上,還應該重視睡眠和情緒。耳鳴與許多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有關,精神緊張、睡眠不佳與耳鳴可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需要改善睡眠,調整情緒,讓其循著良性方向去發展。總而言之,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讓自己情緒放松,過得充實,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耳鳴上。嚴重睡眠困難或者存在焦慮、抑郁時需要相應的藥物治療。
此外,如果通過檢查發現患者適合聲治療,還可進行聲治療,原理就是通過背景聲音避免患者處于“安靜”的環境。背景聲音多種多樣,如流水聲、海浪聲、鳥鳴聲、音樂等,原則是部分掩蔽耳鳴聲,并且不能引起任何不適感。聲治療有專門的儀器,需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目前也有便攜的可供患者在家使用的聲治療儀。
耳鳴其實是一個預警信號,身體通過耳鳴提醒我們需要更好的休息和調整。耳鳴沒有特效藥,出現耳鳴要盡早干預,及時糾正不良因素,預防惡性循環。
上一篇: 頭暈為何看耳科?
下一篇: 懷疑聽神經瘤為什么到耳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