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護理部開展品管圈活動成果顯著
護理部開展品管圈活動成果顯著
1月29日,護理部組織召開2014年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及頒獎活動大會。院長王晨、醫務處處長姜悅、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張越巍、神經內科黨支部書記趙性泉、院辦副主任朱麗麗出席并為獲獎者頒獎。王晨院長作重要講話。護理部主任蔡衛新宣布獲得優秀品管圈獎名單。護理部副主任李靖主持會議。
從2013年開始,護理部為全面改善護理質量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開始陸續啟動護理品管圈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品管圈形式,營造護理團隊合作及學習成長的環境,建立護理質量提升改善活動之標桿,促使護理團隊重視質量活動的開展。從引進品管圈的理念,到熟悉掌握,靈活運用,護理部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困惑和不解,但是護理工作是一種團隊的合作,品管圈就是要進行有機的合作,有效的工作。
在護理部的帶動與全力支持下,到2014年全院已經有31個護理單元建立了品管圈。圈員們在工作之余通過邊學習邊摸索,分享各自的經驗,不僅提高了圈員自身的專業知識,也培養了圈員的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圈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協調性。圈員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增加了團隊凝聚力和個人自信心,而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拉近了護士與患者的距離。
本次參評的31個品管圈的主題各具特色,包括護理質量的方方面面,如靜脈治療、健康宣教、管路固定、院內感染等等,品管圈活動全部由護士完成,也充分體現品管圈這種自下而上的管理理念。
2014年12月底,護理部特別邀請臺灣林口長庚醫院護理部主任余文彬參加優秀品管圈的評選。獲得一等獎的是來自神經內科三病區的“守護圈”,主題是降低胃管意外脫出率;獲得二等獎的是骨科病區的“谷雨圈”、內分泌科病區的“甜甜圈”、手術室的“呵護圈”;獲得三等獎的是神經外科一病區的“珍寶圈”、神經外科四病區的“啟航圈”、急診科的“智臻圈”、神經內科一病區的“甜心圈”、ICU的“藥事圈”、產科的“愛嬰匯”。
會上,獲獎的4個品管圈圈長匯報了各自開展活動的情況,以及品管圈成果展示,受到與會領導及全體護士的認可和好評。
神經內科黨支部書記趙性泉作為醫生代表講話,認為品管圈是很好的活動,要向護士學習,醫護密切配合,產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
醫務處處長姜悅講話,談了感受,認為護理部開展的品管圈活動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護理部管理得當,在工作中善于發現問題,科學解決問題;建議護士帶動醫生一起把品管圈工作做得更好。
王晨院長全程認真聽取護理品管圈的成果匯報會,并作重要講話。王晨院長充分肯定了護理部開展的護理品管圈工作,祝賀此項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指示要加強護理品管圈的宣傳,要求在院周會進行講解,讓全體中層干部學習;在醫院刊物和媒體進行宣傳推廣。
護理部主任蔡衛新講話表示,院領導和各部門的支持鼓舞了護理工作者的士氣。今年,護理部將把品管圈活動自始至終貫徹下去,讓病人受益;將與醫務處、院感等多部門合作,把品管圈活動進一步完善。
護理品管圈工作確確實實解決臨床一線工作問題,通過科學的手法自下而上持續改進了護理質量,切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這次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會圓滿成功的召開,是對目前護理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種激勵。品管圈這種新的品質管理方式,不僅是一種管理手段,更是一種文化建設。2015年護理部將全面繼續推行護理品管圈活動,不斷提高護理品質,深化護理內涵,并注重加強護士與醫生及輔助科室的合作,將品管圈活動提升到新的高度。 (護理部 李靖 神經外科 富晶)
“呵護圈”預防小兒神經外科患者術中壓瘡發生
手術患者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預防壓瘡發生是主要手段。為避免手術中出現壓瘡問題,手術室的同仁踴躍報名,于2014年2月成立了以預防壓瘡為中心工作的手術室品管圈。
手術室品管圈由輔導員王偉和孟曉娟護士長、圈長王穎,以及7名圈員組成。通過多次開會討論,從5個備選圈名中選定“呵護圈”作為圈名,含義是用心呵護手術患者,使患者安心、放心地接受手術治療。“呵護圈”的圈徽是:手捧娃娃的造型,象征著手術患兒在護士的照顧下,健康快樂地接受治療。此期選定的主題為“降低小兒神經外科患者術中壓瘡發生率”。
在確定選題前,圈員們統計了2013年手術室完成的神經外科手術9619例,其中小兒神經外科手術1094例。認為小兒皮膚細嫩,抵抗力差,小兒術中皮膚護理是手術患者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國內報道指出,23%的院內壓瘡與手術有關。國外文獻報道,手術患兒壓瘡發生率為12%至57.4%,故選此題作為“呵護圈”活動主題。
圈員們運用PDCA(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行動Action,四個首字母組合)的管理方法擬定活動計劃,每階段都有專人負責,確保計劃如期完成。
通過活動的開展,圈員們制訂了多項標準化流程,有小兒手術預防術中皮膚壓傷制度、小兒手術頭架使用原則、小兒手術體位擺放流程圖、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手術患者壓瘡評估表、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手術患者壓瘡登記表等。
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圈員們總結了工作中的優點和缺點,也認識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品管圈活動將在手術室持續開展,努力提高手術室安全護理質量。(手術室 王穎)
“甜甜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測血糖合格率
為了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培養護理人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內分泌科于2014年4月1日開展了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測血糖合格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
剛開展這一先進的管理活動時,護理人員都覺得很陌生,于是護士們利用工作之余,自學品管圈相關知識,進而對品管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甜甜圈”由9名圈員組成,圈員們民主評選圈長趙思思。本次共征集了6個候選圈名,經全體人員投票后“甜甜圈”獲票最高,故為本次品管圈的圈名。
“甜甜圈”寓意是,甜甜同糖尿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反映了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特點,也反映了對糖尿病血糖監測的重要。科室的發展離不開同事的團結合作,像蜂蜜一般甜的同事關系更有助于科室的進步與發展。圈員們集思廣益,展開頭腦風暴進行圈徽的設計。
圈員們在圈長的帶領下,從臨床入手,結合實際,尋找難點、熱點問題,并根據病區的狀況擬定了主題,以評價法進行主題的選定,最終擬定本期活動主題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測血糖合格率,并查閱了大量文獻以支持選題。
針對主題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測血糖合格率,圈員們確定了衡量指標,并得出計算公式。利用甘特圖擬定了甜甜圈的活動計劃,并落實到人,本次活動按計劃順利完成。
都說萬事開頭難,隨著品管圈的成立,主題的選定,各項工作很快進入程序化、軌道化。活動計劃擬定后,各自明確任務。圈員們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現場調查,根據測血糖現狀,畫出了流程圖,并針對流程圖指控要素,制定了查檢表。檢測了100例患者的血糖,對血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排序,根據統計累計百分比制定柏拉圖。根據80/20原則,找出了改善重點,進行分析,制定特性要因圖,通過等級評分法,選出12個要因。根據選定要因,從新查檢,進行真因驗證,再次利用柏拉圖,最終驗證了9條真因。針對9條真因,全體圈員展開頭腦風暴,以評價計分方式進行對策擬定,共擬定了4個對策群。運用PDCA循環方式,進行對策實施。
不論年資、學歷、職務高低,每個護士都有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提高科室護理質量。經過效果確認,圈員們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現場調查,通過公式計算出目標達成率為109.3%。圈員們從品管圈的手法,溝通協調力,團隊凝聚力,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心都大幅度提高。圈員們發現,品管圈不再是復雜空洞的理論,也不再是讓人畏懼的“老虎”。
歷經6個多月的辛勤付出,通過主題選定、活動計劃擬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對策擬定、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等十個步驟逐一展開。圈員們集思廣益,運用頭腦風暴,查找并分析問題的成因,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對策,最終確定了標準化流程,已在病房實施,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護理同仁們都感受到了品管圈的無窮魅力。
品管圈對于患者來說是福音,而對于圈員來說好比一場歷練與修行。品管圈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機會接受訓練,每一個參與者的意見和建議都受到了重視,學習先進的質量管理新知識及新技術的應用。護理品管圈活動的開展,為護理人員搭建了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促進大家科學地運用品管方法和工具,解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活動充分調動了一線護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破了慣性的工作思維和模式,營造出團結愉快的工作氛圍,達到了病人滿意的最終目標。
圈員們獲得了成就感與自信心,增強了成員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了員工間的人際關系,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品管圈活動實踐也是挖掘和發現人才的主要途徑。
內分泌科第一期的主題活動還在持續漸進地開展,護士們會進一步完善品管圈各項活動,努力提高護理質量,把優質護理服務做得更好。(內分泌科 趙思思)
“守護圈”降低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脫出率
“守護圈”成立于2013年3月,成員有8人,平均年齡34.7歲,主要負責腦血管病患者臨床護理工作。“守護圈”圈名的意義是關愛生命、守護健康。圈徽的意義是護士用雙手守護患者的生命,為健康保駕護航。
在臨床醫學日益發達的今天,為治療疾病使用的導管種類日漸增多。對于神經內科吞咽困難患者而言,留置胃管解決了患者營養問題,降低了誤吸發生率。為避免患者出現意外拔管帶來痛苦,“守護圈”查閱了大量護理文獻以支持這個選題。
圈員們制作了守護圈活動計劃擬定表(甘特圖),自2013年3月開始到2014年9月底,活動按計劃完成,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所有圈員通過數據收集,自制調查記錄表等方式收集了病房2014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留置胃管患者共計62人次。圈員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查檢,制作了改善前柏拉圖。依照80/20原則,找出活動的重點。大家制作了留置胃管意外脫出的特性要因圖——魚骨圖。根據選出的要因,應用愚巧法選定有效對策。為避免胃管意外脫出,圈員們選出四個對策群。通過對策的實施,病房胃管意外脫出率顯著改善,達到了目標值。目標達成率為150%,進步率94.73%。根據本次活動成果,圈員們制定了標準化流程。
通過幾個月時間的品管圈運作,品質管理這個概念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每個圈員心中,對它的了解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經歷了整個主題的運作,不僅使護士們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有形成果,而且給大家留下了更多彌足珍貴的無形成果。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今后的品管活動中,護士們要活用品管圈手法,不斷學習,提高實踐能力,提升護士的綜合素質,從而集中、有序、有效地解決問題。(血管神經病學一病區 李曉輝)
“谷雨圈”降低骨科脊柱患者術前檢查等待時間
“谷雨圈”成立于2014年4月20日,共10位圈員。開圈初期,在骨科進行了調研活動,吸引了感興趣的人參加,其中醫生1人,護士8人,配送1人。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科室設立了品管圈活動園地,建立了微信群,利用上班和戶外時間開展多彩圈會,并由專人記錄會議內容。大家集思廣益,確定谷雨圈為圈名,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至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骨科品管圈開圈為4月20日,預示著沐浴在春雨中的骨科茁壯成長。
通過全體圈員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需改善的問題,綜合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因素,最后運用票選法得到活動的主題——降低骨科脊柱患者術前檢查等待時間。通過查閱文獻,了解16所大型綜合醫院平均術前等待時間情況。骨科脊柱患者的特點,術前檢查在患者入院后完成,增加了術前等待的時間。還有數據表示,縮短檢查等候時間,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縮短平均住院日、增加手術量、加快病床周轉率及使用率。
圈員們繪制了骨科脊柱患者檢查流程圖,找到了質控要素。從2014年5月5日至5月18日以病歷借閱的形式,回顧了2014年2月至4月骨科脊柱患者術前檢查時間分配情況。共調查26人,累計檢查166天,現狀值=總檢查天數/總檢查人數×100%=6.38。同時在病房里通過查檢表將影響脊柱患者術前檢查時間長的因素進行統計,并繪制了柏拉圖,通過80/20法則,找到改善重點。
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繪制了魚骨圖,找到了主要原因,并進行真因驗證。分別制定對策,并由全體圈員依可行性、經濟型、圈能力等進行對策選定,通過80/20法則確立了有效對策,運用PDCA加以實施。統計2014年8月至9月骨科脊柱患者檢查人數及累計檢查次數。根據公式計算,改善后脊柱患者術前檢查所需時間為5.32天,為了確保降低脊柱患者術前檢查等待時間,完善了檢查流程圖、規范了頸、腰椎患者診斷治療流程,增加了檢查宣教內容。
通過品管圈活動,護士們學習了品管手法,提高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骨科病房會繼續開展品管圈活動,一切以病人為中心,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下期活動主題為:提高護士書寫護理記錄規范率,圈員們有信心會做得更好!(骨科 謝文婷)
上一篇: 營養膳食部推出多項舉措 提升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