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警戒
美國FDA和蒂博泰克公司警告達蘆那韋的肝毒性
2008年3月2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強生公司下屬蒂博泰克公司(Tibotec Therapeutics)對達蘆那韋片(darunavi,商品名:PREZISTATM)的處方信息進行了修訂,增加關于抗艾滋病藥物導致肝中毒的警告。
達蘆那韋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用于治療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常與利托那韋(ritonavir)一起使用。利托那韋是一種具有一定肝毒性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一般來說,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都有肝酶升高的副反應,但一些藥物的肝毒性非常明確。
FDA和蒂博泰克公司對達蘆那韋臨床試驗數據和上市后不良事件報告進行了回顧,發現達蘆那韋/利托那韋聯合治療發生肝毒性的病例,如導致藥物性肝炎。FDA稱,達蘆那韋和肝毒性的因果關系仍不十分明確。
FDA和蒂博泰克公司要求醫務人員在治療前和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測,在發現患者出現肝損害癥狀時立即間斷或終止達蘆那韋治療。要求患者在出現乏力、厭食、惡心、黃疸、肝區疼痛等癥狀時立即就診。
達蘆那韋說明書“警告”部分增添了以下有關肝毒性的信息:
“據報告,達蘆那韋/利托那韋治療會出現藥物性肝炎,如急性肝炎和細胞溶解性肝炎(cytolytic hepatitis)。在臨床研究試驗中(N=3063)中,接受達蘆那韋/利托那韋聯合治療的患者有0.5%出現了肝炎。曾有過肝功能障礙的患者(包括慢性活動性乙肝和丙肝)發生肝功能異常的風險更大,包括嚴重的肝損傷。
上市后病例中已有肝損害(包括死亡)報告,通常出現于HIV-1疾病晚期并接受多種藥物治療、同時患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和/或患有免疫重建綜合征的患者中。肝損害與達蘆那韋/利托那韋治療的因果關系尚未確定。
患者在開始達蘆那韋/利托那韋治療之前必須進行適當的肝功能檢測,并在服藥期間進行監測。對于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者轉胺酶升高的患者,應增加對轉胺酶(AST/ALT)的監測頻率,尤其是在治療的最初幾個月。
如患者出現肝功能障礙或肝功能障礙加重,臨床表現為肝酶明顯升高和/或出現疲勞、厭食、惡心、黃疸、尿色變深、肝臟有壓痛感以及肝腫大等癥狀,應考慮間斷或者終止治療?!?/p>
此外,達蘆那韋處方信息中的“不良反應”部分和“患者信息”部分也增添了這一新的信息。
(FDA網站)
編者提示:2008年5月12日,加拿大衛生部也發布了有關達蘆那韋可能導致肝毒性的警告。檢索SFDA相關數據庫,達蘆那韋于2007年7月在我國獲準臨床研究,利托那韋在我國批準生產和進口。
本文摘自《藥物警戒快訊》2008年7月25日第6期(總第55期)
上一篇: 歐盟規定申請新藥需遞交兒科研究計劃
下一篇: 美國修改嗎替麥考酚酯說明書警示白質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