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孕酮治療能促進損傷的臂叢神經功能恢復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損傷修復室研究員萬虹等新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孕酮治療不僅能促進周圍神經損傷后的軸突再生,并對存活神經元有保護作用,還能促進臂叢神經損傷后的感覺功能恢復。專家稱,該項研究,為臨床神經損傷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
臂叢神經由C5~C8神經前支和T1前支組成,主要支配上肢的運動及感覺功能,臨床上臂叢神經損傷多發生于新生兒產傷或車禍后撕脫傷等。臂叢神經損傷后,因受損神經元凋亡、神經再生速度緩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萎縮等原因導致上肢運動及感覺功能嚴重喪失。目前,針對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科神經移植修復術,并輔以神經營養藥物、外周電刺激及康復訓練等。但由于神經移植術中供體神經數量及質量有限,且局部神經生長微環境欠佳,使得神經修復效果并不理想。盡管通過長期的康復訓練可以使上肢運動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但麻木、痛覺減退或過敏等感覺功能恢復卻十分困難。
為尋找新的治療方法,萬虹等首先建立大鼠臂叢神經損傷動物模型,將24只大鼠隨機分為鹽水組、溶劑組和孕酮組,并給三組分別注射生理鹽水、芝麻油溶劑和孕酮進行試驗。損傷3個月后進行痛、溫覺及體感誘發電位(SEP)檢測,逆行示蹤法計數背根神經節內感覺神經元的數量,光鏡下觀察并計數脊神經根再生髓鞘的數量以及超薄切片電鏡觀察再生髓鞘的超微結構。
結果發現,三組比較,各項檢查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孕酮組SEP波幅明顯增高,神經根內成熟軸突增多,進而傳到功能增強,表明其促進了大鼠感覺神經元的軸突在生,功能恢復明顯。孕酮組被標記的神經元數量較其他兩組明顯增多,提示大鼠臂叢神經損傷后,孕酮促進了感覺傳到通路的恢復。
同時,電鏡下超微結構觀察顯示,孕酮組髓鞘板層完整清晰,軸索內線粒體結構完整清晰,微管和微絲清晰可見,且排列整齊,并且新生髓鞘數量明顯少于其他兩組。
萬虹介紹說,軸突為神經元的輸出通道,作用是將細胞體發出的神經沖動傳遞給另一個或多個神經元或分布在肌肉或腺體的效應器。神經根損傷后,軸突遠端發生華勒氏變性,損傷近端保存下來的神經元開始促進遠端軸突的再生并與靶器官形成軸突,最終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恢復功能。孕酮可由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合成,在神經保護方面具有抑制炎性反應、減少水腫、抗氧化應激、抗細胞凋亡及抑制脫髓鞘等作用。另外,孕酮還可通過促進少突膠質細胞增殖、分化和成熟,進而促進髓鞘形成,阻滯脫髓鞘改變。
本研究結果證明,周圍神經損傷后,應用孕酮治療不僅能促進軸突的再生,還能保護軸索內細胞器的結構,這為孕酮在神經修復中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實驗依據。(匡遠深)
上一篇: 張力偉教授當選世界顱底外科協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