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我院心內科成功開展先心病-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我院心血管內科在醫院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心臟病介入性治療再創佳績,目前已經擁有冠心病介入團隊、心律失常起搏與電生理團隊和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團隊。2015年新組建的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團隊在醫院的支持下成功開展了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封堵治療。近日該團隊對先天性介入治療技術又一次實現了突破,首例成人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成功,患者恢復良好。該患者是一名46歲的女性患者,30年前曾于外地醫院發現動脈導管未閉,并行外科開胸結扎手術。數年前患者在體檢發現心臟有雜音,超聲心動圖顯示曾結扎的動脈導管再通,為進一步診治患者于2016年1月5日入住天壇醫院心血管內科。期間超聲心動圖顯示曾結扎的動脈導管再通,迂曲,直徑約6mm,輕度肺動脈高壓。考慮到再通的動脈導管迂曲,增加手術難度,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團隊對手術進行了充分討論和精心準備,于2016年1月7日在導管室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下,采用逆向建立肺動脈-降主動脈軌道,對其實施了介入封堵術,術后即刻造影示封堵器位置,形態正常,未見殘余分流,心臟雜音消失,封堵治療成功。整個手術歷時30分鐘。
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15%。胎兒期動脈導管被動開放是維持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出生后一年應完全關閉。若持續開放,并產生病理生理改變,即稱為動脈導管未閉。以往患者都是采用開胸手術結扎與切斷縫合動脈導管,但開胸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介入封堵治療動脈導管未閉,以其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操作簡便,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已在一定范圍內取代了外科手術治療,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心血管內科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團隊先后開展了卵圓孔未閉和房間隔缺損的介入封堵術,近日又成功開展了動脈導管未閉的介入治療,標志著心血管內科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取得突破。(心血管內科 付強 陳步星)
上一篇: 我院心血管內科首次成功采用“零射線”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
下一篇: 中國卒中學院重癥腦血管病分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