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步步驚“心” 生死一線 ——北京天壇醫院胸外科團隊成功切除患者心臟旁巨大腫瘤
11月14日,一臺“步步驚‘心’”的手術正在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進行。手術臺上躺著的是61歲的老康,他左側胸腔內的腫瘤最大直徑15厘米,幾乎有成人兩個拳頭大小,與老康的心臟、胸主動脈、左下肺靜脈、食管糾纏在一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大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
手術臺前正在聚精會神“研究”老康的,是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維青、陳雯輝,主治醫師楊皛皛,麻醉科主任醫師崔偉華以及護理團隊組成的手術團隊,雖然術前已經根據老康的各項檢查進行了反復討論,每個人對他的病情都很熟悉,但真的面對這個巨大的腫瘤時,大家還是感覺到了壓力——腫瘤“躲”在重要的臟器、血管之間,幾乎被遮擋得嚴嚴實實,同時,腫瘤和臟器占滿了胸腔,幾乎沒有給醫生留出操作的空間。
“從心包入手,先找到下肺靜脈……”簡單的交流后,團隊迅速捋清思路。團隊判斷,老康的腫瘤是從左肺下葉生長出來的,而切除左肺下葉需要臨時阻斷與之相連的下肺動脈、下葉氣管和下肺靜脈,偏偏腫瘤緊緊地包繞著老康的下肺靜脈。“能不能把腫瘤‘連根拔掉’,關鍵就在下肺靜脈。”陳雯輝說。
進展順利,手術團隊順利地打開心包,阻斷老康的下肺動脈和下葉氣管,此時,這臺手術最關鍵的下肺靜脈完全暴露在視野中。更大的難題接踵而來:腫瘤占據了胸腔大部分空間,醫生們能使用的空間十分狹小,在這種條件下解剖下肺靜脈,必然會牽拉心臟,這樣就可能導致患者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同時,老康的左肺下葉靜脈中,還有一個危險的瘤栓,一旦手術中突然脫落,同樣也會危及老康的生命。
手術前,團隊已經意識到了可能面臨的難題,與心臟外科、血庫提前溝通,為老康安裝了體外復律電極,準備了充分的血液保障,但這樣的局面,對于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的技術和耐心都是巨大的挑戰。
“這就是傳說中的‘麻醉醫生緊張起來了’。”崔偉華密切監控著設備,根據各種數據判斷患者的生命體征,告知手術醫生能否進行繼續操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下肺靜脈上的腫瘤被一點點剝離,隨后,這根最關鍵的血管也被手術團隊阻斷。這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老康的食管被腫瘤侵犯的程度遠遠高于影像學檢查能夠顯示出來的程度,如果選擇保留食管,那么腫瘤無法切除干凈,存在很大的復發風險。
“我們原本打算盡可能為患者保留食管,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機立斷采取備用方案,把被侵犯的食管一起切除,同時進行食管胃吻合手術。”陳雯輝介紹,這相當于在完成腫瘤切除手術后,又進行第二臺手術。
手術團隊從胸腔打開老康的膈肌,把胃從腹腔提上來,與食管的斷端吻合在一起,為老康重建消化道。
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老康順利地出了手術室,在重癥監護室短暫觀察后,順利回到普通病房。11月22日,手術8天后,老康恢復正常喝水;11月25日,他順利出院。
老康的家人說,他們已經輾轉了多家醫院求醫,但是因為手術難度大,各家醫院都表示無法醫治。老康的腫瘤進展迅速,短短一個月就從直徑10厘米長到了15厘米,他的胸悶、消瘦、吞咽困難等癥狀越來越嚴重,甚至發展到無法正常端坐的情況,疾病導致他情緒日益消沉,“我們找到天壇醫院,就是想搏一下生的希望”。
如果再耽誤,可能最后的手術機會都沒有了。老康被第一時間收進病房,準備手術。“‘難’不是拒絕患者的理由,既然患者信任我們,只要我們有把握,就一定會全力以赴。”胸外科主任魏博說。
下一篇: 京皖攜手開展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線上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