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向雷鋒同志學習
60年前的3月5日,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持續深入,雷鋒精神廣為弘揚、賡續傳承。連日來,北京天壇醫院組織團干部、廣大團員青年走基層、下社區、進一線,把“天壇標準”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知識送到人民群眾身邊。
多年來,醫院始終把雷鋒精神作為全院黨員干部職工的精神坐標,以雷鋒精神“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的內涵激勵和鞭策全院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
走基層,把貼心的健康服務送到
一線工作人員身邊
服務人民、助人為樂是雷鋒精神的重要內核之一。作為首都醫務工作者,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天職。每年3月,北京天壇醫院團委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學雷鋒活動,今年,更是把活動的深度、廣度更加延伸,把“紀念日”變成“活動月”,組織天壇團員青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
女民警既是守護首都安全、服務人民群眾的鋼鐵長城的一部分,也是警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北京市青年文明號、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青年文明號集體,呵護女性健康是北京天壇醫院乳腺外科義不容辭的責任。第113個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來自乳腺外科的3名青年醫生與北京同仁醫院團委一起來到北京站派出所,為堅守在安保一線的女民警進行健康咨詢和科普講座,現場為她們解答疑問,指導她們遠離威脅健康的乳腺疾病。“在這些女民警身上,我們學習到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她們守護千家萬戶安寧幸福,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服務,守護她們的健康。”北京天壇醫院乳腺外科青年醫師、青年文明號號長王林說。
在故宮博物院、在北京站站前廣場、在北宮鎮政府,來自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頭痛科,以及護理、藥學等專業的青年醫師組成一支支學雷鋒服務隊,響應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團委號召,積極參與“青春建功新時代 志愿服務護健康”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從識別卒中的“FAST”口訣,到如何控制血壓血糖保護血管,再到科學合理用藥的各種妙招,把“天壇標準”的健康服務送到一線,送到基層。
送知識,點亮向往科學的星星之火
“你認識你的大腦嗎?”“我們為什么要睡覺?”“你知道大腦有多神秘嗎?”3月20日下午,北京市豐臺區怡海中學的課堂上,來自北京天壇醫院4名青年醫師的問題,引起了臺下中學生們的興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在這臺主題為“探索大腦 護衛健康”的腦科學進校園健康宣教活動中,4位神經學科的青年醫師從“探索腦”“大腦結構功能奧秘”“運動與腦”“我們為什么要睡覺”四個主題模塊,由表及里、深入淺出地為中學生們講解腦科學的起源、腦結構與功能,特別是腦健康與運動、睡眠之間的內在聯系等,不但傳授給同學們腦健康對于青少年生長發育與身心健康的重要知識和意義,更激發了同學們探索大腦奧秘的好奇心,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與青年“講師團”碰撞出火花。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宣教,既讓同學們認識腦、保護腦、維護腦的健康,又能讓大家感受到腦科學的獨特魅力和吸引力,激發起大家探索大腦的興趣,為我們的腦科學研究播下‘星星之火’,為中國腦計劃的未來積蓄力量。”北京天壇醫院團委副書記周宏宇說。
“你看,雞蛋真的豎起來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春分季節,北京天壇醫院學生會的學生志愿者走進兒科病房,給在這里住院的小朋友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志愿者們給孩子們講解植樹節的由來,通過豎雞蛋的風俗幫助孩子們理解力的平衡;與孩子們一起畫彩蛋、制作超輕黏土擺件、種植多肉植物,描繪心中的春天,種下美好的祝愿。
“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夠給這些病痛中的孩子帶來快樂和幸福,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向往科學的種子。”北京天壇醫院學生會實踐部蔡書凝說。
在這個3月,北京天壇醫院醫院各團(總)支部、各級青年文明號集體通過健康咨詢、關心關愛進社區等多種方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讓雷鋒精神生根發芽 在新時代永遠綻放
3月7日,北京天壇醫院安全穩定處保安員趙飛康在門診二部執勤時,一位獨自候診的女性患者心臟不適、呼吸困難。趙飛康一面就近通知醫護人員,一面找來平車,和同事一起把患者送到急診就醫,目前患者已無大礙。“2月12日我剛剛入職天壇醫院,從入職的第一天起,醫院就一直在教育我們要積極幫助別人,樂于助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趙飛康說。
在北京天壇醫院,像趙飛康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今年62歲的張富貞,是北京天壇醫院志愿服務隊的一員,2018年9月加入這支隊伍以來,她努力服務好每一位就診患者,讓患者帶著病痛而來,帶著微笑而歸,成為北京天壇醫院門診服務的一張“金名片”。作為雷鋒精神的生動表現,近年來,醫院先后組建在職黨團員志愿服務隊、離退休老黨員先鋒隊、醫學生志愿服務隊、社會志愿者服務隊等多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門診導醫、病房關愛、義診宣教等“6+N”系列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幾年來累計覆蓋3萬余人次,像張富貞這樣的志愿者已經成為醫院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王忠誠、趙繼宗院士率領中國神經外科從小到大,從‘跟著發達國家跑’到‘并肩跑’;到新冠疫情最嚴峻時期全院醫護人員‘退燒就返崗’全力保障患者救治;再到幾十年來數不勝數的趙飛康、張富貞一樣的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天壇人’,雷鋒精神在北京天壇醫院從來沒有離開過。”北京天壇醫院團委書記董屹說,“未來,我們更要以雷鋒精神為指引,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讓雷鋒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青年風采
——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