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愛耳日科普】預防聽力障礙,共享美好時代
即將到來的3月3日是我國第24個全國愛耳日,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世界聽力日。今年愛耳日主題是: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而WHO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布2023年世界聽力日的主題是”Ear and hearing care for all! Let's make it a reality.”(即“人人享有耳和聽力保健!讓我們實現它。”)
這樣的主題正反映了近年來聽力障礙和聽力保健受到了全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現代社會高強度、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不僅給中青年人群帶來很多聽力相關的問題和煩惱,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日漸龐大的老年人群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相關聽力障礙。
那么,“如何預防聽力障礙”就成為了一個需要好好回答的問題。
1.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即我們常說的“三高”,是最常見的可能直接影響聽力的疾病。這些疾病的長期控制不佳極易導致血管功能障礙,而與聽力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血管極纖細,一旦受累,極易導致聽力相關障礙,如突發性耳聾、耳鳴、眩暈等問題。因而控制好慢性病,是預防聽力障礙極為重要的前提。
2.科學正確“掏耳朵”。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無需定期掏耳朵;外耳道中產生的耵聹事實上對外耳道皮膚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很多人因為耳道瘙癢就頻繁用挖耳勺、棉簽掏耳朵,可能導致外耳道皮膚破損、炎癥,甚至鼓膜受損,從而影響聽力;而棉簽與耳道直徑相當,使用后可能不僅沒有將耳屎掏出,反而推向耳道深處,引起耵聹栓塞,引起聽力下降、耳鳴等不適。隨著科技進步,可視挖耳勺越來越普及,掏耳朵之前不妨自己先看一看,如果有耵聹栓塞或者外耳道炎癥,建議還是到耳鼻喉科就診吧。
3.避免接觸噪聲。盡量遠離建筑施工工地、夜店迪廳等噪聲較大的場所。如果工作中需要頻繁接觸噪聲,建議佩戴高效隔音耳塞,并且定期到正規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檢測。
4.科學佩戴耳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智能手機配套的藍牙耳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標配,而不當佩戴耳機,正在成為中青年人群聽力損失越來越常見的病因。常用的藍牙耳機大多是入耳式,長時間佩戴不僅可能導致外耳道炎癥,而且較大的音量可能導致聲波損傷內耳毛細胞造成神經性聽力受損。因而,專家建議盡量使用音箱,或選擇頭戴式耳機或骨傳導耳機;音量設置不宜超過最大音量的60%;佩戴時間不宜超過60min;盡量避免在嘈雜環境(環境噪音大于60分貝)中使用耳機。
5.情緒穩定、注意休息、健康生活。劇烈的情緒波動、熬夜、勞累都可能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內耳小血管痙攣缺血進而導致聽神經營養障礙,出現突發性耳聾或耳鳴,營養豐富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預防這樣的情況。
上一篇: 甲狀腺腫瘤術后飲食“知多少”
下一篇: 早產兒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