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天壇科普】除了按時吃藥,慢病患者還應該……
“高糖冠腦”這個詞您聽說過嗎?這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的簡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慢病里比較典型的四種。慢病還包含高脂血癥、脂肪肝、高尿酸血癥、痛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其它種類的疾病。
門診來了一名患者家屬,拿著上次的處方替家人開降壓藥和降尿酸藥。她說患者一直在吃這2種藥,有1年多了,還要繼續(xù)開這2種藥。我問她患者血壓、尿酸都控制到什么水平,自己有沒有監(jiān)測時,她都說不清楚。她說反正第一次看病說要吃這2種藥,患者就一直按時吃著。而當我再問她,患者吃藥的時候是否也控制了飲食,她告訴我,因為吃上了藥,患者的飲食就“沒怎么控制”,而且經(jīng)常加班到半夜才吃晚飯。
這位患者的情況很典型,今天我們來聊聊,慢病患者是不是按時吃藥就可以“高枕無憂”?
對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等這些所謂的“富裕病”來說,除了吃藥,還要學會監(jiān)測和控制飲食,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用藥。
高血壓患者每天要監(jiān)測2-3次血壓,清楚吃藥前后有什么變化,每天什么時間段偏高、什么時間段偏低,及時做好記錄,就診時告訴醫(yī)生,作為調整用藥的參考。營養(yǎng)方面要限制鈉鹽的攝入,除了每天控制食鹽的攝入,還要注意控制醬油、咸菜、醬豆腐等調味品和食品,同時注意加工類食品如香腸、火腿、培根等食物中的鈉含量。合并超重、肥胖的高血壓患者還需限制全天能量的攝入,增加活動量,減脂增肌,達到并維持理想體重,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以增加鉀的攝入。
糖尿病患者除了吃降糖藥或打胰島素,更要學會監(jiān)測血糖,包括空腹和三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是否達標。飲食和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治療的最重要治療方法。糖尿病飲食治療原則是根據(jù)患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等情況,確定每日個體化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總能量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合理分餐,少量多餐,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注意烹調方法等。糖尿病患者三餐后的活動,要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避免空腹運動。
高脂血癥患者要區(qū)分是甘油三酯高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在吃降脂藥的同時,還需要控制飲食,高甘油三酯患者需要控制每天總能量的攝入,增加活動量,減脂增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患者需要控制膽固醇的攝入,如動物內臟、肥肉、肉皮、蛋黃、魚籽、蟹黃等,合并肥胖要同時限制能量的攝入。
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是否需要終身服藥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由于飲食不合理造成的高尿酸血癥、痛風,營養(yǎng)科醫(yī)生可以通過膳食調查、人體測量,給予個體化能量需求的低嘌呤飲食食譜手段,幫助患者改變原來的高嘌呤飲食習慣,經(jīng)過幾個月的聯(lián)合藥物治療,告別高尿酸血癥、痛風不是傳說。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多半是愛吃肉,不愛吃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
長期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控制不佳,就容易出現(xiàn)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發(fā)生在心血管和腦血管,就形成了冠心病、腦血管病。所以冠心病和腦血管病患者,更應該在營養(yǎng)科醫(yī)生的指導下,調整能量攝入和飲食結構,改變生活方式。
一旦體檢發(fā)現(xiàn)體重、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標異常,可以到營養(yǎng)門診來接受營養(yǎng)、運動指導;需要藥物干預的,在飲食、運動治療基礎上,加用藥物治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文:臨床營養(yǎng)科 許英霞 圖:千庫網(wǎng))
上一篇: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宮頸癌篩查及HPV疫苗應用知多少?
下一篇: 關于帕金森病,您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