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還在擔心心源性猝死?40歲以上可以做做這項檢查,提前發現、及時“排雷”
這個冬天是悲情的,短短幾周,我們連續告別,既有筆耕一生的資深新聞工作者,也有年紀輕輕、身強力壯的藝人。“心源性猝死”,一個陌生的醫學名詞短時間內一次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您知道“心源性猝死”的預警信號有哪些嗎?怎樣才能遠離“心源性猝死”?且看北京天壇醫院的專家的答案。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類最嚴重的疾病,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呼吸睡眠暫停、肺栓塞等等。其中心血管系統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SCD),是常見的猝死類型。有數據顯示,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僅次于癌癥。
中國人群心源性猝死的總發病率為41.8/10萬人,依此推算,每年約有近60萬人發生猝死,相當于每天有1500人發生猝死。
猝死,顧名思義往往突然發生,多數人發作前無癥狀,只有極少數的心源性猝死者在死亡前6個月內曾因心臟疾患而就診,絕大多數病人則因癥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
“心源性猝死”的預警信號有哪些?
心源性猝死發生時,會出現突發意識喪失,心跳停止,摸不到脈搏。在發生前,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心悸、乏力、胸悶、氣短、胸痛、頭暈、惡心等癥狀。所以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明確診斷為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稱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多種離子通道病(先天性長QT、短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兒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
另外,即使是平時身體看著完全健康的人群,如果過度勞累、心情激動、飽餐、酗酒、過度吸煙等情況下仍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料的猝死”。
怎樣才能遠離“心源性猝死”?
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尤其是這三個中間同時合并有兩種危險因素,建議可以進行“冠狀動脈CT”排查,沒問題的話每隔5年復查一次。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等。另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減少情緒波動,保持平和心態。平日要關注自身狀況的變化,如發生疼痛、憋氣、血壓升高、胸痛等,都應及時就醫檢查。
此外,最好堅持每年一次健康體檢,了解身體狀況,如果明確診斷患有心血管疾病,在天氣寒冷時,應盡量減少外出,防止寒冷應激反應,同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減少劇烈體育運動,防止心情大起大落,并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上一篇: 抗擊流感,善用中醫藥這把利刃
下一篇: 切胃雖然能減重 后續也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