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我院完成首例心臟再同步起搏及自動除顫器植入術
心內科積極推動我院心血管內科學科發展,心內科心臟電生理與起搏治療團隊近日成功為兩位患者分別置入CRT-D和ICD起搏器,標志著心內科在心臟起搏治療方面再上臺階,逐步縮小與國內同行之間的差距。
心臟再同步起搏及自動除顫器植入術(CRT-D植入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針對心臟衰竭并惡性心律失常的一種介入治療手段。CRT-D不但具有常規的起搏功能;可協調左右心室同步收縮,增加心臟的排血量,改善心臟功能;還可以動態監測心功能及心律的變化并自動報警,如發生室速、室顫,可通過復律除顫器自動復律。因而它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治療心源性猝死,改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近年來CRT-D已成為心臟擴大、慢性心衰患者的一線治療。但CRT-D植入手術難度大,耗費時間長,因為它需要在普通雙腔起搏器的基礎上再通過心臟冠狀竇送入第3根電極,放置在左室的側面或前側面,這個過程需要電生理技術,冠脈內導絲技術,起搏技術的綜合應用,技術要求很高,需要醫生具有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應急能力。
心內科近日收住一位男性患者,32歲,因發作室速來我院就診,入院檢查發現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心臟擴大,左室射血分數僅為32%,左室舒張內徑51mm,心電圖QRS寬度150ms,根據最新的心力衰竭治療理念和治療指南,患者有實施CRT-D植入術指征。
心內科以新引起的心臟電生理與起搏治療博士后林濤醫師為骨干,在心內科主任陳步星醫師支持下成立了心臟電生理與起搏治療團隊,該團隊在與患者級家屬認真仔細溝通后,并經過術前的精心準備。
6月2日,由林濤博士后組成的手術團隊在介入導管室為患者完成了CRT-D植入術。術后患者癥狀消失,運動平板試驗顯示其活動耐量達到正常人水平,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手術成功,一周后康復出院。
此例為我院首次為患者成功植入CRT-D最新型起搏器,標志著我院心內科心臟起搏治療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已能獨立開展最高難度的起搏器植入手術。
另外,心源性猝死是現代醫學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在中國每年奪去大約54萬條生命。醫院外心臟停搏的總死亡率高(高于75%),主要由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除顫治療。ICD起搏器是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起搏器,它既能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也能治療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提供了一個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開辟了一個新的治療領域。
此前,心內科心臟電生理與起搏治療團隊為另一位男性57歲患者置入ICD起搏器。該患者發作暈厥收入我院急診科,入院心電圖顯示室性心動過速,藥物復律后轉入心內科。入院后,患者心臟電生理與起搏治療團隊為其制定詳細診療計劃,明確只有對該患者植入ICD才能避免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患者猝死的發生,在爭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該團隊林濤博士后于5月28日在介入導管室成功的為該患者植入單腔ICD,手術成功,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心內科 林濤 陳步星)
上一篇: 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 研究改變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