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精神
王忠誠院士為災區神經外科傷員查房會診 北京天壇醫院專家為傷員
昨天一早,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王忠誠院士和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張力偉及神經放射外科專家劉阿力等趕往北京老年醫院,與多名專家一同為四川地震災區轉來的神經外科傷員查房會診、制定手術方案。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趙繼宗教授指導,該院神經外科中心外傷組主任李京生主任醫師與王嶸、劉巍等醫師一同進入老年醫院的手術室,在老年醫院麻醉科主任親自保駕護航下,為一名 15 歲的傷員進行手術。
王忠誠院士逐一查看傷員
6 月 4 日一早,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和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張力偉教授及神經放射外科專家劉阿力等趕往北京老年醫院,為四川地震災區轉來的神經外科傷員查房會診、制定手術方案。李京生主任詳細向王忠誠院士匯報了 18 名神經外科傷員的情況。
在老年醫院住院治療的 91 名傷員中,有 18 名傷員需要神經外科治療,傷員的主要傷情是腦出血、腦脊液漏、顱骨骨折和神經外科手術后需要觀察治療等。為了保證災區傷員得到妥善的治療,北京天壇醫院選派了具有豐富神經外科臨床經驗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并安排臨床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醫師 24 小時輪流值班,同時醫院專家組成員每天為傷員進行大會診。
王忠誠院士在聽取匯報、閱讀傷員的 CT 及相關檢查后,到病房逐一查看了傷員的情況。對幾天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組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對傷員的治療及時到位,效果不錯。
王忠誠院士在為來自江油市 80 歲的浦永貴老人查房時,老人抓緊王忠誠院士的手含著熱淚激動地說:“看上去您的歲數比我大,您還來看望我,給我做檢查,謝謝您,我的心里真是過意不去!您是院士,我們國家院士不多,但是您還來給我這個地震中受傷的普通農民看病,我太感動了。”
接診當晚詳細為傷員檢查
5 月 27 日下午 3 點,得知有神經外科傷員運送到北京的消息,接到救助任務后,北京市衛生局組成了 17 個專業組準備接收傷員。作為神經外科專業組組長的趙繼宗教授立即向天壇醫院黨委匯報,醫院選派有豐富神經外科臨床經驗的趙繼宗教授、李京生主任醫師等專家和唐凱副主任醫師、王嶸副主任醫師以及劉巍、康帥等神經外科醫師承擔神經外科傷員的救治任務。
5 月 28 日,接到北京市衛生局下達的接收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傷員的命令后,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兵分兩路,一路由趙繼宗教授掛帥,帶領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嶸立刻趕赴北京老年醫院,參加市衛生局召開的專家組會議,并接受上級領導分配的各項任務;另一路由李京生主任醫師帶領神經外科劉巍、康帥等醫師,親自到北京西站迎接傷員,并認真與該院派往前線的醫療隊員做好認真的交接工作。
5 月 28 日晚 6 點零 5 分,列車準時進站,早已等候待命的 120 急救車立刻進行所有傷員的轉運工作。
5 月 28 日夜 10 時左右,神經外科專家組跟隨第一批轉運傷員的 120 車隊來到老年醫院,隨著深夜 11 時所有 91 名傷員轉運工作的完成。趙繼宗教授介紹,由于神經外科病人病情變化快,傷員轉運時間長,必須保證第一時間內發現傷員的病情變化,及時有效處置。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組所有成員不顧疲勞,立刻對神經外科傷員進行識別、查房,并且在第一時間內制定出傷員的治療計劃,直至 29 日凌晨進 2 點,查房工作全部完成。共有來自四川綿陽市、德陽市、江油市的 18 名腦外科傷員被分別安置在老年醫院的 3 個愛心病房。由于老年醫院缺乏神經外科專業醫師,在征詢該院領導的意見后,天壇醫院專家組安排了醫師進行 24 小時輪流值班,密切觀察傷員的病情變化,給予及時治療。李京生主任親自帶領劉巍主治醫師擔負起第一日的值班工作。雖然沒有安排趙繼宗教授值班,但是,為了保證傷員的安全,趙繼宗教授不顧路程遙遠,他堅持每天從天壇醫院來到老年醫院參加查房。李京生主任更是在第一線堅守了 3 天 3 夜。
傷員到京第二天為耄耋老人做開顱手術
5 月 29 日上午 8 時,專家組準時進行傷員轉入后的第二次查房。其中來自江游市 80 歲的浦永貴老人,在地震中頭部被砸傷,雖然在當時進行了傷口縫合處理,但可能因為條件限制的原因,傷口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感染跡象,頭皮出現溢濃、哆開、皮下血腫等不良情況。趙繼宗教授立即決定為老人做手術治療。在老年醫院醫務處、愛心一病房和手術室及麻醉科的協助下,當日中午,趙繼宗教授指揮,李京生主任主刀,劉巍和老年醫院的高建新醫師一同為老人做了清創縫合手術。而天壇醫院的王嶸和康帥醫師專程從醫院趕來,做手術的各項協助工作。
醫師們認真地反復對傷口進行清洗,經過雙氧水和生理鹽水的反復沖洗,將老人傷口表面的膿液沖洗干凈,之后消毒、鋪巾。手術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為了徹底解決感染問題,手術中李京生主任又反復沖洗傷口,清除其中的異物、線頭和無生機的壞死頭皮組織。在反復沖洗、徹底止血后,專家組決定直接縫合傷口。但這是遇到意料之中卻也難以處理的問題——傷口張力過大,難以直接縫合,經過專家組商議,決定在原傷口周圍另取一小切口,降低原傷口張力再縫合兩處傷口,問題迎刃而解,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直至今日,患者傷口愈合順利,未發現異常現象。但由于老人年齡高,體制瘦弱,營養狀態欠佳,醫生嚴密觀察老人的病情和傷口變化。
為一名初二學生做腦外科手術
此次住在老年醫院愛心一病房的一名 15 歲的傷員蔣安星,是一所中學初二的學生,在地震中頭部被砸傷。由于他的顱骨損傷較重 , 北京天壇醫院的專家們從醫院攜帶了手術開顱包、顱骨成型包以及修補顱骨的鈦板等,為他精心制定了兩套手術方案,一是打開顱骨后如果骨折碎片可以修復選擇手術修復;二是如果顱骨粉碎性骨折嚴重不能修復,將選擇用鈦板修補。
6 月 4 日,專家們認真仔細的查房之后,在老年醫院手術室為蔣安星做了骨折復位固定術。手術自始至終,趙繼宗教授一直在手術室做現場指導。往常在天壇醫院這類由年輕醫師做的手術,今天卻由李京生主任醫師親自上臺,而且是從切開頭皮開始。李京生主任說:“為了確保傷員今后的生存質量,對于災區傷員的治療,我們都高度重視,即便小手術,我們也當大手術做。”
趙繼宗教授介紹,蔣安星受傷后骨頭刺進大腦的左側功能區,如果不及時處理,將來很可能發生顱內感染、癲癇等。而孩子剛剛 15 歲,這些癥狀都會極大影響他今后的生活。
前線醫療隊長再次到老年醫院與專家一同查看傷員
6 月 4 日下午,從綿陽市中心醫院歸來的北京首批赴四川地震災區醫療隊隊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呂剛又再一次來到老年醫院愛心一病房,與正在這里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組成員共同逐一查看了 18 名神經外科傷員的病情,對于一路護送回來的傷員,在談及傷員的病情時,呂剛都如數家珍,傷員和家屬見到呂剛醫生,就像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格外激動。
(來源:北京天壇醫院黨委辦公室)
上一篇: 王忠誠院士親筆題寫的“天壇醫院精神”
下一篇: 王忠誠院士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