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申請通知
2019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各科室專業進修時間安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各科室專業進修時間安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一所以神經外科為先導,神經科學為特色,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世界三大神經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亞洲的神經外科臨床、科研、教學基地。
我院設有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一批機構設在我院。擁有神經外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三項國家重點學科。
醫院全體職工在醫院黨委和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發揚王忠誠院士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嚴謹求實、艱苦奮斗、病人第一的精神,推動我國神經科學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推進新天壇醫院實現歷史性跨越,讓天壇品牌永葆輝煌。
神經外科歷史悠久,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神經外科臨床診療、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國家衛生部重點專科,教育部神經外科醫師培訓基地,國家衛健委繼續教育基地。神經外科現有21個病區,擁有復合手術室及術中磁共振手術室等最先進儀器設備,年手術量15000臺,手術治療水平備受同行和患者的贊揚。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還有強大的醫療師資團隊,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22名,碩士生導師41名。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的學科帶頭人趙繼宗教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會長。長期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和科學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平臺,降低患者手術后神經功能缺損,將神經外科手術從腦解剖結構保護提升到腦功能保護,推動我國神經外科學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還是一個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借助“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和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的強大科研支持,在神經外科各領域開展深入的研究,每年都承擔大量國家級的科研課題,先后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百余項。科研來源于臨床,也服務于臨床,豐富的科研產出將更好地提升臨床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神經外科聯盟在中國的神經科學培訓中心,神經外科建成了條件完善,設施齊全的顯微神經外科培訓中心,在顯微解剖培訓,動力培訓,血管吻合培訓方面具有一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師資隊伍。此外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還負責北京市神經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工作,能滿足神經外科專科教育培訓的全部需求。
神經病學中心下設七個亞專科科室,入選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依托科技部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神經病學中心已成為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國家級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療和研究平臺。2017年發起成立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全國已有近300家大型公立三級醫院加入,有效地促進了診療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神經病學中心已經成立了標準化卒中單元,整合了多個優勢學科的臨床診療資源,設立急性缺血性卒中、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等急性腦血管病搶救治療綠色通道,創建綜合病因評估、強化內科治療、康復評價及實施、長期隨訪指導等卒中患者長期管理模式,構建健全的多學科會商制度,建立一站式整體化診療平臺,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學科帶頭人王擁軍教授的帶領下,神經病學中心整合多學科資源,建立全國性臨床研究網絡,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臨床研究成果。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課題資助下,在臨床研究的設計、組織和實施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立了一支臨床研究方法學與管理學專家團隊,自主設計、組織實施國際化大型Ⅲ、IV期臨床試驗5項,其研究主要結果發表在國際醫學頂尖雜志NEJM (IF=59.558)及JAMA (IF=37.684)上,改寫2014年美國國際指南,獲得首批科技部重點領域優秀創新團隊稱號。目前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入選科技部腦血管病防治研究創新團隊,搭建了領先的臨床研究平臺。
神經介入中心
神經介入中心于2018年10月成立,由原神經介入科和介入神經病學科合并而成,現設兩個病區共68張床位。現有醫生33人,其中博士學歷31人,博士在讀2人;主任醫師14人,副主任醫師8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人。護士24人,本科以上學歷12人,主管護師5人。數字化導管室現開放造影機7臺,其中雙C臂造影機4臺;復合手術室兩間。業務治療范圍涵蓋各類腦、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如急診動脈取栓、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診治,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顱內外腦血管狹窄或閉塞、靜脈竇疾病、脊髓血管病的介入治療,以及復雜腦血管病的復合手術等。2018年完成腦血管造影4000臺,介入治療4000臺,復合手術200臺。中心內部管理實行組長負責制,設立8個臨床組。
中心臨床科研并駕齊驅,承擔“十三五”課題等多項國家攻關科研項目,目前在研項目40余個。2018年發表SCI文章41篇。
中心承擔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帶教任務。作為重要的神經系統疾病培訓基地,進修生培養每年兩期,每期50人。同時也是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主委單位,承擔學會年會舉辦、質量控制、技術推廣和各類培訓班開設等任務,充分發揮引領和輻射的作用,為神經介入學術領域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臺 。
重癥醫學科ICU
集醫教研為一體的臨床教學科室,以博士、碩士為主的醫療團隊,現有博士后導師、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余名。承擔多項國自然、北京市科委、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重癥患者意識評估及鎮痛鎮靜、機械通氣、顱內感染等。目前已開展顱內壓監測、床旁腦血流監測、腦氧飽和度監測、神經電生理檢測、呼吸力學監測、血流動力學監測、床旁血液凈化等多項監護及支持手段,達國內先進水平,為神經危重病人的病情評估搶救治療提供保證。本科是國家神經疾病臨床診治中心聯盟會診單位,為神經危重病人的遠程治療提供支持。
隸屬于國家級重點學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的主要亞專科之一。科室以急危重癥神經系統疾病的監護與管理為特色,工作重點涵蓋急危重癥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監護和并發癥治療、重癥腦出血的微創手術和急性期治療、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危重孕產婦搶救治療以及重癥格林巴利、重癥肌無力、顱內感染、癲癇持續狀態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救治,醫療設備、技術與治療效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整合相關多學科技術,共同建立急重癥缺血性腦血管病靜脈溶栓、顱內外大血管狹窄或閉塞的血管內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外科及介入治療、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危重孕產婦救治綠色通道、大面積腦梗死的神經外科聯合治療等,大大改進了重癥腦血管病臨床救治路徑,提高了醫療管理質量,改善了患者預后。科室設有獨立的多模式神經功能評價研究室,可進行腦血流動力學、電生理、腦代謝及顱內壓等監測,為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提供綜合系統的評價。同時強大的專業護理隊伍,為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保駕護航。科室目前開展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20余項,科研經費累計3000余萬元,發表多項科研成果和臨床著作。
科室組織的“神經重癥研修班”,為我院神經重癥醫學科與ICU聯合承辦,已成為全國神經重癥領域醫生進修學習的平臺,全面教授理論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操作、進行科研專項訓練、規范綠色通道救治流程及診療管理方法、提供全國性會議及培訓交流機會,并且定期安排大師講堂及專項學術講座,提供國際化交流學習途徑;目前已為基層培養輸送了百名高素質專業人才,受到全國同行的廣泛好評。
心臟及大血管中心
心臟及大血管中心包括心臟內科、心臟外科及心臟重癥監護室。心臟內科設有冠心病組、心律失常組、結構性心臟病組、高血壓組、心力衰竭組等亞專科組。心臟外科是國內較早開展心臟直視手術的單位之一,目前擁有一套較成熟的手術、麻醉、體外循環及術后重癥監護體系和一支技術過硬的心臟外科團隊。
在冠脈介入治療方面,PCI數量每年遞增,其中無保護左主干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鈣化迂曲病變等復雜疑難病例占PCI總數的30%以上,現已廣泛開展選擇性應用血管內超聲、FFR、OCT、冠脈旋磨術等新技術。
在心律失常的診療方面,開展了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速、合并先心病的復雜心律失常、特發性室速、心肌梗死后室速及合并其它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等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以及單腔起搏器、雙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以及CRT-D植入術。
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診斷和治療方面,已開展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冠狀動脈瘺栓塞術等多項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技術。并開展左心耳封堵術和卵圓孔未閉介入封堵術,以期降低部分患者心源性腦卒中發病率。
在心臟重癥監護方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借助器械輔助例如主動脈內氣囊反搏(IABP)、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改善心肺功能,幫助危重患者度過危險期,挽救患者生命。開展了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療(CRT)及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治療。
心臟外科可獨立開展冠脈搭橋手術、搭橋加瓣膜置換手術、各種器質性心臟病以及主動脈夾層等大血管病變手術。
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以“腦心共患疾病 ”為特色,建立了同質性血管病新型交叉學科。“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的科學診療模式,優化學科資源配置,給心臟病人提供高水平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神經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科
神經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科是中國第一家整合神經內科-精神醫學-心理學-睡眠醫學為一體的跨界綜合學科,是國內首家引進國外先進理念的專業醫學團隊,在腦科學的理念基礎上開展一系列的診療項目。跨學科醫生團隊在王春雪教授的帶領下,在腦血管病、帕金森、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心理、情緒、認知、睡眠障礙性疾病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在慢性頭痛管理、睡眠醫學、女性心身健康和運動醫學幾方面吸收國內外先進理念,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提供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等非藥物治療,提倡正念冥想、認知行為療法的心理治療手段,輔助藝術治療、運動治療,為慢性神經系統疾病、身心疾病患者提供系統化、人性化、科學化的健康管理平臺。
本科室還設有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音樂治療和太極拳治療培訓項目,為帕金森病患者的全面治療提供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
本中心針對睡眠疾病,開展系統的檢查檢測和治療,將神經、精神和心理的理念、腦科學的觀點全面融入到睡眠疾病的診治中。本中心承擔過多項國家級針對情感、睡眠、認知的課題,有豐富的科研經驗,會定期開展科研培訓,每周有經典文獻共讀學術活動。
放射科是目前我國專門從事神經影像學研究及診斷的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重點學科之一,同時還是臨床藥物試驗基地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放射科技術力量雄厚,診斷設備先進,擁有國內領先的純數字PACS系統。與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介入科、急診科及實驗室開展多學科團隊合作,常年一起工作,在國內率先開通24小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一站式”CT和“一站式”MRI檢查通道,為腦血管病病人提供急診綠色通道服務。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放射科牽頭承擔缺血性腦卒中的影像診斷和指導治療的國家攻關項目,對腦血管疾病影像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腦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做為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多次舉辦全國性學習班,并陸續為全國各地培養進修醫生500多人。高培毅教授身為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并作為放射科聘任的首席專家,在神經影像學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實踐中做出了重要貢獻。連續多年舉辦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腦血管病影像與臨床學習班,得到一致好評。
高壓氧重癥治療艙群用于我院以各種神經危重癥患者為主的各種急危重癥患者的高壓氧艙內救治工作,這一設備擁有艙內呼吸機、心電監護、’腦電監護、經皮氧分壓及血流監測等,比目前設備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也為我院高壓氧醫學治療領先世界水平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一層在建高壓氧常規治療艙群用于我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和臨床各學科病情較穩定的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的日常治療。科內擁有一支團結熱情、積極向上的醫務人員團隊。科主任現任北京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從事高壓氧臨床工作30余年,以腦復蘇、神經功能恢復為主要研究方向。
高壓氧重癥治療艙群用于我院以各種神經危重癥患者為主的各種急危重癥患者的高壓氧艙內救治工作,這一設備在我國尚屬首例,也為我院高壓氧醫學治療領先世界水平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一層在建高壓氧常規治療艙群用于我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和臨床各學科病情較穩定的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的日常治療。科內擁有一支團結熱情、積極向上的醫務人員團隊。科主任現任北京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從事高壓氧臨床工作30余年,以腦復蘇、神經功能恢復為主要研究方向。
集醫教研為一體的醫院優勢學科,以博士碩士為主組成的醫療團隊,現有博士后導師、博導1人,碩導3人;2017年獲批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博士后,2017年獲批中國國際脊柱學術組織IGASS脊柱專科醫生培訓中心(IGASS Fellowship Center)。現有骨一骨二兩個病區并下設專業組,涵蓋脊柱外科、關節病與運動醫學、創傷骨科、骨腫瘤等多個專業。入選2017年北京市遠程會診中心。目前骨科在研課題2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多項國自然、國家級、北京市自然、省部級、臨床推廣及博士后研究項目等各類課題三十余項。頸椎科研成果獲得2016年北京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脊柱專業為學科龍頭專業,在學科帶頭人、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劉寶戈教授帶領下,獲批北京醫管局脊柱專家團隊。
是國家衛計委首批“國家四級呼吸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呼吸內鏡腔內介入治療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及國內領先水平。北京天壇醫院呼吸內科連續十五次成功主辦“全國呼吸內鏡介入技術學習班”(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并于2008年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動物實驗手把手培訓班, 學科帶頭人張杰教授,師從我國著名內科專家翁心植院士,長期從事呼吸危重癥、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擅長呼吸內鏡技術與機械通氣技術。
具有獨特診療風格和模式、適應現代急診醫學發展的專業學科。目前急診科分為四個功能區,擁有國內一流的先進設備,并設有獨立的醫技檢查科室。為北京市高危孕產婦搶救指定醫院、北京市腦血管病救治中心。為急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中心授予的急診氣管鏡培訓基地及AHA心肺復蘇培訓基地。科室承擔了大量的急危重癥的搶救任務,具有較強的臨床診療、教學和科研實力,具有鮮明特色的集醫、教、研于一體的臨床教學科室。
麻醉科共計有82個工作點位,是北京地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的神經外科麻醉培訓中心。2017年度手術量近3萬例。此外,麻醉科還常規化開展了神經外科術后鎮痛、分娩鎮痛、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無痛氣管鏡等項目,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圍術期專業服務。手術室內具有國內領先的監測設備,走在國內神經外科麻醉領域的前列。每年舉辦大型繼續教育項目,為國內外神經外科麻醉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的最佳平臺。
實驗診斷中心
實驗診斷中心集醫、教、研為一體,2006年3月6日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成為第一批通過國際認可的醫學實驗室。中心承擔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工作,為國家住院醫師和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心擁有多套血液體液流水線、生化免疫流水線,建立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檢測平臺、分子診斷平臺、質譜檢測平臺、微生物檢測平臺、凝血檢測平臺,歡迎全國各界同仁前來交流。
為首批創建北京市綜合醫院示范中醫科建設單位,為北京市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中醫科承擔著中西醫結合神經疾病的相關臨床和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天壇醫院神經學科的優勢平臺,挖掘和整理歷代中醫藥論治腦病的理論和經驗,逐步形成天壇醫院中西醫結合腦病優勢學科,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病的臨床療效及科研水平。
具有鮮明特色的集醫教研于一體的臨床教學科室,婦科微創手術已經成為天壇醫院婦科的特點,并走在全國前列,舉辦四屆天壇婦科內窺鏡新技術國際論壇、八屆天壇手把手婦科內鏡培訓班,均為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2008年獲得婦科衛生部婦科內鏡培訓基地和婦產科獲得國家藥理學基地資格。 產科目前是北京市妊娠合并腦病的轉會診中心;市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現為首都醫科大學超聲醫學臨床教學基地,首都醫科大學超聲學系掛靠點,首都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首都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博士后流動站,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北京市超聲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國血管超聲、超聲造影、神經外科術中超聲、介入超聲培訓中心。超聲科現共有醫護人員38人,其中,醫師25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17人,高級職稱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擁有診室42間,介入診室2間,配備有各專業先進高檔彩超設備。本院超聲科專業設置全面,包括目前三甲醫院的常規超聲診斷和超聲新技術項目,常規超聲診斷主要包括腹部、婦科、產科、心臟、外周血管、淺表器官、肌肉骨骼、腔內超聲、胸部、胃腸等,超聲新技術項目主要開展介入性超聲、超聲造影、術中超聲、經食道超聲、經顱超聲、三維超聲等。依托神經病學重點學科,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外周血管及顱腦血管性疾病、頸動脈斑塊超聲造影應用研究,顱內動脈狹窄及腦出血性卒中的經顱超聲造影研究,腦膠質瘤血管生成、病理分級、瘤周水腫等超聲影像學研究,上述領域在國內外達到領先水平。
現由門診、病房和內鏡診療中心三部分組成。科室在醫療管理中嚴格執行各項核心制度。在常見病及消化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開展了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病毒性肝炎、便秘專科特色門診。消化內科內鏡診療中心擁有數套國際領先的電子內鏡檢查及治療系統。與我院疼痛科合作率先開展經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在治療內鏡方面,開展了國內外先進的治療技術。還引進了膠囊內鏡,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腸疾病的診斷提供客觀依據。
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專業科室,目前除開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急慢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咽喉疾病、頭頸腫瘤等)的診斷與治療外,還積極開展神經耳科學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耳聾、耳鳴、面癱、眩暈、側顱底疾病(包括聽神經瘤、頸靜脈球瘤、顳骨良惡性腫瘤等)。同時利用天壇醫院神經科學優勢,積極開展與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放射等多學科合作,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相關的疑難雜癥患者提供聯合門診、聯合手術,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學理念。
始建于1956年,年門診量4-5萬人次,醫療水平先進,醫療設備齊全,如:美國愛爾康公司的超聲乳化儀、愛爾康公司超乳玻璃體切割一體機,德國蔡司手術顯微鏡及日本托普康手術顯微鏡、德國蔡司YAG激光機,美國最先進激光掃描眼底成像儀,美國科以人多波長眼底激光機,德國羅蘭電生理系統,美國RTVue-OCT及OCTOPUS-900視野,日本TOPCON公司的眼底照相、血管造影檢查等 。能夠完成各種疑難白內障及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抗青光眼手術,玻璃體切割聯合各種疑難視網膜疾病手術及玻璃體注藥術,眼前節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療,眼眶骨折修復及眶部腫瘤摘除等手術,與介入科合作進行視網膜動脈阻塞的動脈溶栓治療,以及與神經外科合作完成眼眶外傷修復及顱眶溝通疾病手術等。多年來很好地完成臨床教學和見習等工作,曾多次獲得年度院級先進教研室。科室醫務人員21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技師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占科室人員64%。獲得首都醫科大學課題3項,院級課題3項,北京市215人才培養計劃學科骨干資助項目。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SCI 論文8篇,參編書籍5部。
集臨床服務、科研、教學和管理為一體的服務于全院的平臺科室,現有臨床藥師16名,信息藥師3名,涵蓋消化、ICU、抗感染、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等13個科室,受到臨床的廣泛歡迎和好評。與神經病學中心、ICU、心內科和神經外科等科室聯合開展20多個合作項目,承擔累計100多項研究課題。開設精準醫學醫生-藥師聯合門診,開啟了國內首家醫師與藥師聯合出門診的先河,對患者進行系統全面的用藥管理、風險評估及用藥教育和隨訪。
臨床營養科是醫院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開展的業務包括營養門診、會診、查房、宣教、科研、教學等方面。工作日全天開設營養門診,每天會診、查房住院患者,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營養評價、制定可執行的個性化方案,并指導、督促執行。開展《臨床營養學》教學;舉辦市級、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通過各種講座、義診、發表科普文章、錄制科普視頻等普及營養知識。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以促進學科發展。
臨床營養科現有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高年資住院醫師2名(1名博士、1名碩士)、營養技師2名,未來將繼續引進人才,壯大科室隊伍。科室位于門診二部二樓,有獨立診室和人體成分分析儀、代謝車等設備。為科室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具體科室專業進修時間安排見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