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人機大戰”啟幕
北京天壇醫院廣發英雄帖
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人機大戰”啟幕
5月8日,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天壇醫院新院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啟動全球首場圍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的“人機大賽”備戰,并面向全球致力于攻克“腦病”的醫生招募參賽選手。
本場“人機大賽”的主辦方,是中國卒中學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參賽的AI選手,是由上述兩大中心與北京安德醫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全球首款 CT、MRI 神經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BioMindTM”天醫智。
6月底,全球首場圍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的“人機大賽”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大賽將分A、B組進行,內容包括:顱內腫瘤CT、MRI(核磁)影像判讀;腦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讀及血腫預測;腦血管病(狹窄、微出血、梗死、腦白質病變、腔隙灶、血腫)病灶標識,出血體積及梗死體積測量。
每組對決的一、二、三等獎得主,將分別獲得30萬、10萬、3萬元不等的獎勵,其他參賽人員也可獲得蘋果筆記本電腦一臺。“BioMind??天醫智”獲得的獎金將由主辦方設立“天醫智腦卒中基礎研究基金”。
“電腦”助力“人腦”
人工智能將是天壇醫院發展著力點
去年12月22日,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發起成立了全球首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落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天壇醫院或天壇醫院)。
北京天壇醫院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神經系統系統疾病診療中心之一,也是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所在地。
4月28日,國辦印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從醫療服務、藥品供應保障、醫療AI應用等七個方面,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
落實國家《意見》,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天壇醫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手段,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醫療服務的著力點。在這里,“人腦”疾病的精確診斷、最佳的治療和預后方案,“電腦”將發揮重要作用。
連接共享
神經疾病醫療領域迎接“技術革命”
“神經系統就是一個萬向鏈接的網絡,最適合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特別看好應用于腦病的臨床決策支持。” 神經內科專家、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認為,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落戶天壇醫院,是醫療和人工智能兩種不同領域的合作縮影,“是醫學與工程的連接,同樣也是今天與未來的連接,是健康與技術創新的連接。”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天壇醫院每年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經系統疑難雜癥患者30萬人次,開展手術10000余例,擁有全國最大的腦病組織樣本庫及血樣樣本庫。
向全球招募神經科醫生開展“人機大賽”,正是要驗證人工智能診斷的準確性。王擁軍認為,人工智能應用在神經疾病預防、診療、預后和康復等階段,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未來將在神經疾病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
學習應用
“人腦”疾病“電腦”診斷將成現實
今年,北京天壇醫院將整體搬遷至位于豐臺花鄉地區的新址。
新址的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面積將是現在的10倍,還將建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部,成為未來醫院的重點科室。
同時,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坐落在新天壇醫院內,保證了數據采集、識別、診斷均能在醫院快速完成,無須外傳醫療數據,可有效避免病人隱私的泄露,杜絕醫療數據流失風險。
隨著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相關工作的全面開展,北京天壇醫院未來將展現出更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比如:
神經病理切片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腦神經疾病患者的智能護理;
依據患者診療數據,AI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輔助醫生決策;
腦卒中后遺癥、帕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康復智能化輔助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