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動態
【樂閱讀】如何共建和諧醫患關系——“樂閱讀”活動給我的一點提示
我是心內科的付強大夫,我向大家推薦作者奎邁?安東尼?阿皮亞的一本書,《榮譽法則:道德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和讀書給我的一點提示。《榮譽法則:道德革命是如何發生的》,被評為《紐約時報》,《泰晤士報》2010年度優秀圖書。著名文化人梁文道鳳凰衛視兩期“開卷八分鐘”節目中也特別推薦此書。
道德進步是如何發生的?在《榮譽法則》一書里,作者以其獨到的視角,理解榮譽為道德之源泉,探討了一個長期受到忽視的改革動力---榮譽,揭示了一個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進社會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習俗與榮譽發生沖突之后,不道德習俗才會最終消亡。在本書的開始部分,首先描述了英國貴族階層以決斗方式解決問題。作者回顧了那個世界里最后的重要決斗事件之一,即發生在當時的英國首相與一位性情古怪的伯爵之間的決斗,進而描述了一個處于劇烈變革之際的社會環境。再把視線轉向世界的另一面,作者描述了盛行一千余年的中國纏足習俗的終結過程,論證了習俗的變遷并非源于自上而下的法令,而是源自古時已有的榮譽的力量。
因此,作者將榮譽的概念單獨提出,用英國紳士決斗習俗的消失、中國婦女纏足習俗的消失以及廢奴運動的案例進一步說明階級榮譽、國家榮譽等在各個道德革命過程中的作用。同時展示了與榮譽相關的諸多思想,既不同于尊重,也不同于道德,這些思想促成了歷史上最重要的道德革命的發生。榮譽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抽象概念,它不分民族,種族,存在于人群中。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榮譽的存在。也正是榮譽感規范了人們的行為。
當一個社會的榮譽觀念發生變化的時候,道德革命便隨之而來。正如科學發展推動了技術的進步,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道德不僅在精神層面影響人們的思維和感覺,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行為,發揮了其實質性的作用。“科學發展的動力并非源自改造世界的實踐,而是源于渴望理解世界的探索;”對于醫學而言,是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相結合的學科,它包括科學,也包括技術,它還包括人文和倫理。作為臨床醫生,我們不僅要精深自己的醫學知識,精練自己的臨床技術,而且更要精于人文倫理。眼中不能只見“病”,不見“人”。
“一個擁有懲罰機制的世界,如果加以適當的宣傳和管理,將是一個沒有邪惡的世界;如果沒有懲罰機制,就無法擁有這樣的世界。”如果相信世界上有一種持續存在并且受到尊敬的專業或職業,其從業者可以不再誠實,不再崇尚榮譽,這既有悖于宗教教義,也是對人性的詆毀;與此同理,世界上任何專業或者職業,都會經常誘發人們走向誠實與榮譽的反面。作為醫者更是如此。醫者不但要敬畏生命,還要具有救死扶傷的崇高榮譽感。作為患者,也要保持對生命,對死亡的理性認識。醫生和患者都要崇尚榮譽,誠實守信,違背道德,接受懲罰,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在物質文明高度繁榮的現代社會,道德觀念和榮譽感的淪喪,使中國目前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我們可否以榮譽促進醫學領域的道德革命,這個革命不僅包括醫務工作者,也包括患者和媒體能夠積極傳遞醫患之間的正能量。如何共建和諧醫患關系,開創醫患雙贏的局面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內科黨總支 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