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首都除夕 護衛健康—新春醫者,生命花開】
在乙巳年的春節假期,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區的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再次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春節本是闔家團圓的時刻,但對于神外腦血管病區的醫護人員來說,卻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堅守。作為全院最忙碌的科室,在腦血管意外高發的春節期間,神外腦血管病區共接受了81例急診會診,進行了44臺急診手術:開顱動脈瘤夾閉術6臺,復合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術2臺,開顱血腫清除術1臺,去骨瓣減壓術1臺,腦室穿刺術4臺,動脈瘤介入栓塞術13臺,全腦血管造影術17臺。
除夕:不眠的夜晚,堅定的信仰
院外,萬家燈火,病區內,急診燈光閃,電話鈴聲疾。負責急診會診的神外腦血管1病區陳曉霖主任醫師和于嵩林副主任醫師共接到14例會診請求,并協同神外腦血管3病區姜鵬主任醫師、神外腦血管2病區趙雅慧醫師完成7臺急診手術。神外腦血管1病區鄧曉峰副主任醫師甚至在除夕夜攜麻醉科的夫人離開家庭晚宴,赴院馳援手術。
除夕清晨,寒意漸濃,睡意正酣,但醫護人員的戰斗才剛剛打響。一位32歲的年輕女性因突發劇烈頭痛和視物模糊,從山東緊急轉院至我院。影像檢查顯示為腦動靜脈畸形。在病區主任曹勇主任的指示下,陳曉霖主任醫師團隊迅速制定了手術計劃,成功切除了這一危險病灶。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再獲新生。
更令人難忘的是一位35歲的產婦,產后4小時突發頭痛并迅速昏迷。頭部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但全腦血管造影未發現明顯動脈瘤。盡管如此,她的顱內壓卻在逐漸升高——腦室出血導致急性腦積水,病情危在旦夕。病區主任曹勇精準評估后決定實施右側側腦室外引流術——通過精準定位,將顱內堆積的腦脊液與血液引流出體外,降低顱內壓,爭取時間嚴防腦疝。此操作看似簡單,卻是對醫生手術經驗與技術水平的高難度考驗。引流管穿刺位置稍有差池就可能觸碰腦組織或其他重要結構,帶來不可逆的后果。團隊成員齊心合力,陳曉霖和于嵩林聚精會神,反復驗證定位,確認進針的角度與深度,手術終獲成功。
初一至初六:有序的接力
春節期間,急診任務依然繁重,但醫護人員秉持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忙而不亂,井井有條。面對每一天的挑戰,但我們迎難而上,專業診治,高效服務。
初二中午,85歲的李奶奶突發頭痛3個小時緊急入院。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左側頸內動脈C7段的大型動脈瘤。張靜波主任醫師團隊迅速行動,僅用3小時便完成了手術方案制定和手術室準備成功實施了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拆除了這顆“定時炸彈”。張靜波沒能在春節和家人團圓,但為了一位患者的安康,卻在另一層意義上與生命相擁。
神經外科腦血管2病區同仁忙碌的身影
初六,一位46歲的患者因劇烈頭痛入院,檢查結果顯示為右側大腦前交通動脈瘤。經過科內會診,團隊決定實施開顱動脈瘤夾閉術。然而,前交通動脈瘤地處腦血管的十字路口,手術不僅需要解除致命危險,還必須避開復雜血管網絡,保全患者的神經功能。手術過程中,團隊成員密切配合,成功夾閉動脈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初七:堅守的結束,新的開始
初七是春節假期的尾聲,但神外腦血管1病區江裕華主任醫師和王明澤醫師依然處理了6例會診及7臺手術。病區的忙碌并未因節日的結束而有所紊亂,所有的工作都在團隊的嚴謹操作中步入正軌。
堅守與奉獻:醫者的初心
這個春節假期,讓我們刻骨銘心的不只是緊張兢慎的工作節奏,還有在曹勇主任、張巖主任、楊新健主任三位病區主任的領導下,神外腦血管1、2、3病區全員齊心協力、并肩作戰的感人瞬間。更為可貴的是,神外腦血管病區全員,模糊了假期的時間,突破了組織機構的邊界,全時、全員跨病區協同,將家庭的牽掛深藏心底,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獻給醫院和病患,體現了職責所系、大愛無悔。
記得那一天,急診患者紛至沓來,繁重的手術和有限的人力使得每一位值班人員都面臨極限挑戰。此時,神外腦血管1、2、3病區的同事們迅速援手,放棄節日團聚,直接投身戰斗序列。他們中,有不在值班名單的,有剛下夜班回家的,有家人旅游出行的,即便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他們依舊不改初衷,正是這場跨病區的協同作戰,讓我們面對高強度的患者救治中依然有條不紊,精準高效地完成了一臺又一臺手術,只因我們同屬一個名字——天壇神外人。
斷不可遺漏的還有可愛的護士們,每日清晨,護士們已經早早上崗,憑借耐心、愛心和細心,穿梭于病床和診療間,測體征、換藥瓶、查傷口……她們不僅是患者健康的守衛者,更是醫生忙于急診、手術時的最佳搭檔。
神經外科腦血管1病區護士溫情陪伴
我們以黨建思想為引領,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融入日常工作中,這既是我們對職業的尊重,也是我們對生命的敬畏。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以滿腔熱血去迎接每一次挑戰,在這座城市的心臟,銘刻下醫者的光輝篇章。正如這春天給予人們的希望一般,我們將為守護生命而勇往直前。
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區全體同仁給大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