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導
寶寶發熱護理小技能 ------日常生活中寶寶發燒怎么辦呢?
相信很多寶媽寶爸都有過或聽說過晚上帶寶寶去醫院的經歷。而大部分夜間帶寶寶就診的原因都是發熱,此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把體溫降下來,吃什么藥?
其實常見的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都可引起機體發熱,身體異常亦可導致機體發熱。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問題
問題1:什么是發熱?
發熱 是指病理性體溫升高,是人體在致熱原的作用下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于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目前臨床工作中通常將肛溫≥38℃或腋溫≥37.5℃定義為發熱。
問題2:發熱的程度
(1) 低熱:37.3~38℃
(2) 中等熱度:38.1~39℃
(3) 高熱:39.1~41℃
(4) 超高熱:41℃以上
問題3:發熱溫度越高,疾病越嚴重嗎?
由于兒童的中樞神經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汗腺發育還不完善,因此體溫調節功能沒有成人完善,較容易發熱。
因此,1月齡~3歲病因不明,急性發熱兒童不能完全憑體溫高低來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
此外,兒童應用解熱鎮痛藥的反應,也不能確定對嚴重細菌感染有預示作用。
兒童出現發熱不適等癥狀后,家長切勿過分焦慮、緊張、盲目用藥。在無法自行判斷用藥安全性的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問題4:適合0~5歲兒童的體溫測量工具和測量部位
生活中常見的體溫測量工具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以及紅外線體溫計等。由于孩子的依從性較差,而且有水銀暴露以及玻璃損傷的危險性,電子體溫計是替代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的理想工具之一。
問題5:物理降溫有用嗎?安全嗎?
對于發熱的處理,使用藥物或是物理降溫,主要目的都是降低體溫,增加舒適感,避免高熱可能對機體帶來的損傷,而并非一定要將體溫立即降至正常范圍。
雖然在藥物退熱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短時間內退熱效果更好些,但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也會降低藥物的退熱效果,因此不推薦藥物聯合溫水、冰水或乙醇擦浴同時進行。
問題6:使用藥物退燒效果好嗎?安全嗎?
在合理的劑量范圍內規范的使用退熱藥,是安全有效的。所以使用退熱藥物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遵醫囑用藥。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常見癥狀。退熱也只是“治標”,我們仍需醫生的診斷,找出真正的病因進行治療,才能徹底康復。
(兒科專科小組 李蕾 )
上一篇: 當淋巴瘤遇上失眠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