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動態
在大山里有這樣一群人
2024年年初,北京市衛健委駐房山區選派的六位第一書記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市衛健委的號召,懷揣著為鄉村謀發展、為村民謀幸福的初心,滿懷著一腔熱血與激情,踏上了駐村書記的崗位。如今,半年已過,期間他們充滿了挑戰與收獲,有初來乍到時的迷茫與困惑,有面對復雜問題時的焦慮與無措,但更多的是克服困難后的喜悅與滿足,是看到鄉村一點點改變后的欣慰與自豪。
北京天壇醫院駐青龍湖鎮漫水河村第一書記楊曉光
楊曉光到任以來,充分利用“五個一”機制,健全支部班子,增強戰斗堡壘作用。規范“三會一課”,強化“三務公開”,訴求響應高效,工單量大幅下降。充分利用天壇醫院優勢,組織醫療義診、免費理發、包粽子等活動,豐富村民生活,增強支部凝聚力。建立走訪包戶制,聘請紅色調解員,成功化解信訪問題,確保矛盾不出村。邀請專家調研,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提升集體收入,增強群眾幸福感。順利完成市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改轉化進行驗收。
胸科醫院駐周口店鎮泗馬溝村第一書記李寧
李寧致力于產業振興與文化傳承。牽頭組織學習考察,引進特色產業,種植與農產品加工,并邀請專家指導,提升農業水平。通過合作社與電商平臺合作,打造品牌,拓寬銷路。發展鄉村旅游,與紅色文化相結合,打造沉浸式體驗地,獲多家單位認可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豐富中草藥資源,完善“藥王谷”景區,開展中醫藥研學,與多所學校達成合作,制定研學大綱,提升體驗深度。啟動儀式上,獲兩所學校授予研學實踐基地。上半年,中醫藥研學活動頻繁,經濟收益顯著,中藥苗銷售首獲成功,不僅增收,還展示了產業潛力,促進農業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世紀壇醫院駐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元寺村第一書記林康
林康通過多次黨員活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上半年,強化組織建設,與幫扶單位緊密合作,共創黨建品牌,增強村民向心力,榮獲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依托村內資源,發展文旅產業,如鳳凰山旅游、水上樂園帶動效應及地攤經濟,探索民宿開發。同時,助力農產品銷售,上半年成功推廣蜂蜜等農產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黨組織領導,健全村民自治,實現“四議兩公開”,增強決策透明度。嚴格執行拆違防汛任務,優化村內管理,提升治理水平。聚焦民生需求,走訪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引入醫療義診、健康篩查等資源,提升村民健康水平。豐富特殊人群文化生活,建立法律援助站,災后重建口袋公園,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佑安醫院駐張坊鎮東關上村第一書記鄒怡君
鄒怡君結合村莊實際,打造“北京西南東關上.東南西北歡歌唱”第一書記品牌。聚焦老年人醫療與就業需求,利用佑安醫院資源,開展微信義診,緩解村民病痛。同時,提供崗位信息,助力村民就業。在鄉村振興中,通過宣傳仙棲洞景區、爭取幫扶資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措施,推動旅游發展,促進村民增收,提升村莊治理水平,有效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提升村民幸福感。
安定醫院駐霞云嶺鄉大地港村第一書記馬舍予
馬舍予積極投身災后重建工作,高效推進宅基地平移與重建,完成征地、規劃、建設全鏈條工作。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深化黨紀教育,促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強化團隊凝聚力,深入田間地頭,傾聽民聲,及時解決村民關切,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共謀發展良策。融合黨建優勢,精準對接鄉村健康需求,制定全方位醫療幫扶計劃。聯合多家醫院專家,成功舉辦義診活動,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并捐贈慰問物資,以實際行動踐行“健康為民”理念,打造特色黨建品牌。
兒童醫院駐十渡鎮九渡村第一書記周頌兵
周頌兵充分發揮九渡村周邊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優勢紅色資源,結合市級民俗村特色文化,積極爭創黨建品牌打造黨建文化長廊。長廊一側展示黨建理論知識,一側展示村史及民俗文化。將黨史、村史、村民俗文化、廉政建設、精神文明相串聯。建紅色黨旗墻,附入黨誓詞。創新推行網格化定制管理制度,將全村分為多個區塊,黨員和村民代表逐一認領,負責所在區塊的保潔、美化、門前三包等工作,推出星級民宿示范戶。聚焦留守兒童和老人兩大群體。精準組建“愛心課堂”“愛心書屋”,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和活動場所。為老人提供健身休閑場所。
(楊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