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第15屆世界卒中大會:天壇團隊展現靚麗“中國名片”
當地時間10日至1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第15屆世界卒中大會(World Stroke Conference,WSC)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團隊獲邀參與包括主論壇(Plenary)、主題論壇(Main Theme Sessions)、聯合論壇(Joint Sessions)、自由交流(Free Communication)和短篇交流(Short Communication)等,進行16項會議現場發言,成為本次大會全球單中心發言次數最多的團隊。備受關注的CHANCE-3作為本次大會6項大型臨床試驗(Late Breaking Trials)之一,被安排在大會開幕式后主論壇第一大會發言。
CHANCE-3研究由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王擁軍教授牽頭國內244家醫院共同完成。王擁軍教授團隊此前開展的CHANCE和CHANCE-2研究提出的針對輕型卒中或高危TIA患者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方案使缺血性腦血管病90天復發風險下降至6%。針對遺留的卒中復發殘余風險,團隊開展CHANCE-3研究,旨在評價標準治療下,小劑量秋水仙堿抗炎治療較安慰劑是否能進一步降低90天卒中復發風險。試驗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共納入8343例發病24小時內hsCRP≥2 mg/L的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結果表明,和安慰劑相比,發病24小時內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沒有降低90天內卒中復發風險。這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成果首次公布。
CHANCE-3是國際上第一個完成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抗炎治療的大型臨床研究,為這個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循證醫學證據,王擁軍教授對整個研究設計及主要結果做了詳細解讀,引起與會專家的共鳴及熱烈討論。
在SECONDARY ANALYSIS & CLINICAL TRIALS論壇,有2項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牽頭的臨床試驗亮相。其中由介入神經病學科繆中榮教授和高峰教授聯合牽頭的ANGEL-REBOOT研究旨在評估急性大血管閉塞(LVO)取栓失敗的情況下,補救性血管成形術(球囊擴張和/或支架置入)相較于標準治療(繼續或終止取栓)的療效與安全性。試驗采用多中心、開放標簽、終點盲法、隨機對照設計,共納入348例發病24小時內的急性LVO經機械取栓再通失敗(eTICI 0-2a)或殘余嚴重狹窄(>70%)的患者,實際入組約95%為顱內動脈狹窄型大血管閉塞(ICAD-LVO)。研究發現,和標準治療相比,補救成形術未能進一步改善90天內的臨床預后和影像療效指標,相反,補救成形術可能會增加術后24小時癥狀性顱內出血和PH-2型出血以及術中血管夾層并發癥的風險。本研究發現暫不支持急性LVO患者取栓術后實施額外的血管成形術。ANGEL-REBOOT是全球唯一一個專門針對ICAD-LVO血管內治療設計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該試驗結果將會為這個領域增添關鍵性循證證據。
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李姝雅匯報了由王擁軍教授牽頭的瑞替普酶(Reteplase,r-PA)與阿替普酶(Alteplase)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期隨機、開放標簽、盲終點、對照試驗研究結果公布。r-PA是一種價格更實惠、半衰期較長的新一代溶栓劑。該研究發現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發病4.5小時內使用r-PA藥物耐受性良好。r-PA對AIS患者的療效和合適劑量需要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
在聯合論壇(Joint Sessions)環節,來自北京天壇醫院的劉麗萍教授、李子孝教授、熊云云教授分別主持和參與了中國卒中學會(CSA)與世界卒中組織(WSO)聯合策劃的“卒中再灌注治療質量管理論壇”、美國血管和介入神經病學學會年會(SVIN)與WSO聯合策劃的“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機械血栓切除術(MT):構建橋梁以擴大全球高質量血栓切除術”等。
大會頒發了WSO PRESIDENT’S AWARD、ANGELS AWARDS、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等多個獎項。來自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金薇娜教授獲得了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
大會匯聚國際卒中研究團隊力量,討論最新的科學研究、臨床試驗和卒中防治指南,以期進一步改善卒中預防、治療和康復等多流程,共同努力降低世界卒中負擔,為期3天的會議內容安排豐富而精彩。共有來自106個國家的3600余人通過線上或線下形式出席大會,其中我國共有近600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