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只要群眾有需求,我們隨時都在”——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支援門頭溝受災地區紀實
按照統一部署,由北京天壇醫院4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3日上午“逆行”挺進,來到這次特大暴雨中受災較重的門頭溝區潭柘寺鎮,開展支援工作。
這支醫療隊由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京銘、骨科副主任醫師崔維、急診科護士郝偉、ICU護士劉曉鵬組成。接到上級組織醫務人員支援受災地區的命令后,醫院早早抽調人力、準備好充分的物資和藥品,隨時準備出發。
按照工作安排,醫療隊趕到潭柘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的院外,被洪水沖倒的樹木、上游沖下來的汽車隨處可見,院內和服務中心的一層仍是滿地泥濘。“樓后面的積水已經有一米多深,我們趕緊把一層的藥品和設備往樓上搶,也就10分鐘的時間,院子里、樓的一層就涌來20多厘米厚的泥,已經出不去了。”服務中心主任李靜說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她連忙招呼仍在搶藥的同事,趕緊跑上二樓。
這個服務中心承擔著全鎮上萬名居民的日常醫療服務,災害發生后,潭柘寺鎮在南辛房中學、清華附中潭柘寺小學開設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承接全鎮數百名受災群眾,服務中心同時也要承擔著臨時安置點的醫療保障。
“很多慢性病的患者需要開藥,還有一些群眾有一些外傷等,我們10個人基本上48個小時沒合眼,一點一點把樓里的淤泥清干凈,把診室和藥品收拾出來,準備明天開診。”李靜說,服務中心好幾位醫護人員家中也受災了,但根本顧不上回家,希望能和來支援的醫療隊一起,把服務中心和兩個安置點的醫療工作撐起來。
“醫院領導專門叮囑我們,服從當地的調度。我們就是來幫忙的,哪兒需要我們就去哪兒。”醫療隊領隊劉京銘說。
隨后,另一支支援潭柘寺鎮的醫療隊——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療隊也趕到現場,兩支醫療隊隊員們詳細商議了分工以及人員和物資分配,最短時間進入工作狀態。
按照分工,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負責南辛房中學臨時安置點的醫療保障。還沒來得及清點藥品,就陸續有受災群眾來到臨時醫務室,隊員們連忙分組行動,內科專業的劉京銘帶領一名護士負責幫助各種與內科相關的群眾,崔維一組則忙著為一些外傷患者處理傷口,小小的醫務室里一片忙碌。
當晚,按照門頭溝區統一部署,兩個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全員轉移至軍莊安置點,4名醫療隊員隨受災群眾一同轉移,并連夜在軍莊安置點建立醫療站。“我們反復調整醫療站的布局,更方便開展工作。大概忙活到了半夜,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醫療站配備了心電監護、心電圖、AED除顫器、制氧機等設備和常用的各種藥品。”崔維介紹,按照要求,這個醫療站除了日常保障外,還要承擔突發疾病的搶救,以及腹瀉、發熱等疾病的監測等。
4日一早,醫療站就忙碌起來,短短一上午的時間就接診了30多位患者。就在醫療隊員們在醫療站忙碌的時候,安置點突然發生突發情況,一位老人在走廊里突然發生眩暈,摔倒在地。
“不到1分鐘我們就帶著簡單的設備趕到現場。”崔維介紹,劉京銘具有豐富的急診工作經驗,立即組織測量老人的血壓、血糖,監控生命體征,同時原地檢查是否有外傷、骨折等跡象,確定老人情況穩定后,將老人扶回房間,詳細詢問病史、診斷病情。
經過診斷,醫生們初步判斷老人暈倒與天氣悶熱和早上未進食有關,叮囑老人的親屬加強房間通風、密切關注老人情況。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也提醒我們,一定做好充分準備,真正保障好受災群眾的健康。”劉京銘說。
為了更好為受災群眾服務,陸續有兄弟醫院醫務人員到這里增援,醫療站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我們承諾,醫療站24小時為群眾服務,只要群眾有需求,我們隨時都在。”醫療隊員們說。
據悉,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的“第二梯隊”已經準備就緒,將接替第一批隊員,繼續在門頭溝為受災群眾服務。
上一篇: 財務處舉辦內控建設系列專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