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交流
北京天壇醫院李德嶺榮獲首都衛生健康 “未來之星”
2022年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未來之星”青年典型培育活動2月26日在京落幕。青年北京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副主任李德嶺榮獲第二屆首都衛生健康“未來之星”,并成為首屆“首都衛生健康青年專家庫”成員。
經過2022年9月24日第一輪展示活動后,30位來自首都衛生健康系統各個領域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進入26日下午的培育活動第二輪。在展示環節,李德嶺以“忠誠的傳承”為主題,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工作第6年榮獲“北京市科技新星”,第8年獲評市級“青年拔尖人才”,第9年成為副教授,第11年晉升為主任醫師、博導,第12年獲得“國家優青”“青年北京學者”;共主持4項國家級課題,發表23篇國際論文,影響因子總分309……“開掛”般的履歷,背后是“拼命三郎”般的付出。
“王忠誠院士經常掛在嘴邊的‘病人永遠是我的老師’,這是我的動力之源。”李德嶺說,工作之初,他接到掃描王院士親手繪制幾千張手術卡片的任務,從一筆一劃中領悟,探求至微至精之醫道。“醫生是否應該做研究,我的理念是要做源于臨床問題的研究。”“病人是我們的老師,教會了如果我們的手術精準度不夠,病人將會為此付出代價。”懷著這樣的理念和情懷,李德嶺選擇了一條醫工交叉使手術更“精益求精”的道路——在柔軟至極、脆弱至極的大腦里,為神經外科醫生帶來一雙能準確分辨邊界的“眼睛”:研發術中能精準識別功能邊界的新技術,降低腦功能損傷率;研發術前能特異診斷腫瘤邊界的顯像劑;為進一步解決術中腫瘤邊界移位的問題,研發了術中能動態實時識別腫瘤邊界的顯像劑,依靠多模態影像技術提高腫瘤切除率,改善患者預后,中國研發的技術獲得了國際認可。
展示活動中,30位參賽選手大展風采,引得現場響起陣陣掌聲。經過激烈的角逐,最后評選出“未來之星”入選人選。
北京衛生健康系統“未來之星”青年典型培育宣傳活動,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指導,健康報社、“健康北京”政務新媒體聯合主辦,旨在創新典型宣傳模式,展現衛生健康青年工作者精神風貌,彰顯衛生健康行業青春風采。2022年9月活動啟動后,吸引眾多衛生健康工作者報名,9月24日經過首輪展示,30名佼佼者從參加初選的61名青年才俊中脫穎而出,晉級第二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