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信息
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舉辦2022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學術會議
2022年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為“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主辦了2022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學術會議,首都醫科大學老年醫學系、北京醫學會老年病學分會神經學組和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神經變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共同參與舉辦此次會議。本次會議誠邀國內老年認知障礙領域著名專家,齊聚互聯網云端,成功舉辦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有近4000名醫生和3萬名患者收看了本次會議。
我國六十歲以上人群已達2.64億,占人口總數的18.7%,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已位居全球之首。阿爾茨海默病是與老化相關的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認知障礙性疾病,我國已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人群近1000萬;致殘率高,占全球24%;死亡率位居第五位,約占全球的20%;經濟支出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5%。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以及高經濟負擔已使阿爾茨海默病成為重大公共問題。然而,在如此沉重的疾病負擔之下,阿爾茨海默病卻呈現出低知曉率、低識別率、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診療現狀十分嚴峻,令人堪憂。為響應世界阿爾茨海默病號召,助力國家老年癡呆防治雙八十的目標,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特于阿爾茨海默病日舉辦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大會主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主任張巍主持,名譽主席北京宣武醫院陳彪為會議致辭。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王振福教授、北京醫院蘇聞教授作為學術主持。中日友好醫院彭丹濤教授、北京宣武醫院馬麗娜教授、北京天壇醫院李旭東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王秋梅教授進行了精彩的學術演講。
在此次會議中,彭丹濤介紹了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的進展,特別是生物標志物對于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重要意義,其中檢測血液生物標志物因其無創、便捷、接受度高和依從性好而備受關注,目前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將來用于臨床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病值得期待,并為藥物研究納入精準病人提供確切的準確依據。并強調采用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手段全程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馬麗娜以健康老化為切入點,指出當危險因素影響到健康老化會造成生理儲備減少,導致衰弱;并介紹了衰弱的概念、評價和篩查方法、三級預防及綜合干預的措施;衰弱可通過炎癥和血管異常等機制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形成有關,從而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和嚴重程度。因此,我們應對衰弱的老人進行全方位地評價和干預,減少其對認知結局的影響。李旭東指出神經心理學評估是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治療、病情評價和預后評估的關鍵環節,介紹了認知評價的要求、原則、目的和標準的選擇等,對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患者的總體認知功能和各認知域評價的方法,以及根據不同需要在不同場景下進行分級評估的體系,對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更好地進行規范化神經心理學評價給予了積極的指導作用。王秋梅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群體的特點進行分析,強調應對患者存在的多種疾病及老年綜合征、多重用藥情況和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評價,這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根據團隊的研究經驗,并結合文獻進展,強調了整合治療可使患者獲益更多,介紹了終末期安寧療護的經驗;強調與患者和照料者進行充分溝通,關愛照料者的身心健康,獲得社會資源支持的重要性。本次會議強調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全人和全周期管理,精彩的內容吸引了廣大同道和患者,并進行積極互動。
最后,會議主席張巍總結道,感謝各位專家的專業主持和精彩演講,讓與會者豐富了專業知識、拓展了學術視野,積累了臨床經驗、啟迪了科研靈感。希望在未來,我們醫生不斷求索,努力提高診治水平,為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貢獻綿薄之力,使患者有尊嚴地、愉快地生活,知彼知己、早防早治,攜手向未來!
張巍教授主持會議
陳彪教授為會議致辭
王振福教授主持學術演講
蘇聞教授主持學術演講
彭丹濤教授講題: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與治療進展
馬麗娜教授講題:老年衰弱與阿爾茨海默病
李旭東教授講題: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心理評估
王秋梅教授講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全人管理策略
張巍教授總結
主持和演講專家
(認知障礙性疾病科 連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