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精神
兩臺手術“無縫銜接” 北京天壇醫院眼科團隊救治特殊的母子患者
“我第一次看清自己的腳,原來這么白呢。”說這話的郭先生今年已經48歲,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視和白內障。同時,郭先生由于唐氏綜合征導致智力障礙,且患有腦血栓和抑郁癥,年邁的父母擔心今后他生活自理的問題,希望能通過手術幫他恢復光明。郭先生常年只能和母親溝通,而他的母親也患有白內障需要治療。北京天壇醫院眼科克服重重困難,接力為這對母子進行手術,為他們完成心愿。
“他之前的視力非常不好,看東西幾乎都要貼在臉上,看電視也得離得特別近,走路搖搖晃晃。”郭先生的母親說,由于唐氏綜合征,導致郭先生智力障礙,溝通存在困難,連正常的視力檢測都無法進行,同時郭先生患有腦血栓和抑郁癥,麻醉風險很高。年逾七旬的父母帶著郭先生輾轉多家醫院求醫,但由于他情況復雜,一直未能進行手術。“我們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照顧他了。所以我們想盡可能解決一些問題,以后我們不在了,他也能自己照顧自己,減輕別人的壓力。”郭先生的母親也患有白內障,一次在看北京天壇醫院眼科主任瞿遠珍的門診時,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提起了自己的兒子。
“給智力障礙的患者做手術,我還是第一次,聽郭先生的情況,難度確實不小。”瞿遠珍說,但郭先生父母對兒子48年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大家一致決定,挑戰這個難題。
一般的白內障手術在門診手術室局部麻醉就可以進行,無需住院,但針對郭先生的特殊情況,手術團隊決定住院檢查、全麻進行手術。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家屬不能陪同住院,而郭先生常年只能和母親溝通,一旦沒有家人陪伴,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可能誘發精神上的問題。怎么照顧這個“大孩子”,成為手術團隊首先要面對的難題。
“患者的母親也患有白內障,同樣需要手術。母子兩個人一起住院手術,既能解決他們的疾病,又能解決護理的問題,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說是這樣說,但是在緊張的病房里如何順利安排母子同時住院,也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5月26日,母子兩人終于同時住院。
經過全面檢查,郭先生雙眼除了白內障、高度近視外,還存在左眼角膜病變、左眼黃斑萎縮,情況比較嚴重。瞿遠珍介紹,先天性高度近視導致郭先生的眼軸長度比較長,需要在手術中植入非常少見的1度的特殊晶體。
同時,郭先生的母親是一名腸癌術后患者,長期帶著造瘺袋,考慮到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必須要在造瘺袋排量最少的上午10點左右安排手術,且只需要在門診手術室局部麻醉進行;由于郭先生術前和術后都需要母親陪伴,因此必須在郭先生麻醉期間為他的母親進行手術,實現“無縫銜接”。
幾經周折,1度的特殊晶體找到了;手術團隊反復推敲,也一步一步制定了詳細的方案。
5月27日上午,郭先生在母親目送下被推進中心手術室。9時32分,麻醉醫生為他進行全身麻醉。角膜切口、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體植入……在眼科醫師楊柳、王淑然的協助下,瞿遠珍在半小時內完成郭先生的手術。來不及休息,她必須在郭先生麻醉清醒前趕到位于醫院急診樓三層的日間手術室,為郭先生母親進行手術。
“從中心手術室出來,下樓、右轉、穿走廊、上三樓……從兒子的手術臺到母親的手術臺,距離可能有幾百米,但不能超過10分鐘。”瞿遠珍說,她已經在腦子里計算過很多遍,怎么走才能節省時間。
“您兒子的手術很成功,放心吧。現在我給您做。”一路小跑而來的瞿遠珍給郭先生的母親吃了一顆定心丸,上午10點整,母親的手術準時開始,不到半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當郭先生從麻醉中清醒過來時,母親正陪在他的身旁。他不知道剛剛過去的一個小時里發生了什么,有多少人為了順利完成這一個小時的工作而奔忙,他只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腳“原來這么白”。
6月2日,經過復查,郭先生母子的眼睛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