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我為群眾辦實事】從術后患者“那口水”說起 重癥健康課堂走近手術患者家屬
“您知道為什么手術后的患者再渴也不能馬上喝水嗎?”“您知道為了這口水,我們想了哪些辦法嗎?”6月2日上午,北京天壇醫院護理部、重癥醫學科面向可能進入重癥監護室(ICU)進行治療的手術患者家屬舉辦的“重癥健康小課堂”,ICU3護士長西宇翠笑稱“為了這口水,我們可沒少挨家屬和患者埋怨”。
“ICU對于大多數患者和家屬來說,常年大門緊閉,非常神秘,并且因為不了解,一些家屬可能會對ICU有一些誤解。我們很多患者手術后會立即被送進ICU,所以我們這次的健康小課堂,專門選在了手術患者家屬等候區,在患者還在手術過程中,就和家屬提前溝通。”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袁媛說,小課堂專門選擇了“了解ICU”“術后患者喝水”這樣關注度高且實用的話題。
“有些家屬不理解,明明術后患者渴得不行,為什么你們就是不給水喝?咱們正常人喝水時如果嗆到了,會劇烈咳嗽,但是手術后的患者有可能沒有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相當于沒有了保護,這口水嗆下去,可能造成誤吸、肺炎,甚至更嚴重的后果。”西宇翠的講述引得家屬們頻頻點頭,有的家屬還用筆記錄下重點。
為了盡可能讓患者減輕“‘渴’望不可及”的煎熬,護士們嘗試了很多辦法。“我們嘗試過棉簽等好多辦法,現在的‘終極大招’就是這個小噴壺。”西宇翠舉起一個小小的噴壺,“我們用這個小噴壺向患者口腔里少量噴水。不少患者說,這是這輩子喝過最甜的水”。
在第一次小課堂上,北京天壇醫院危重癥、神經重癥、呼吸重癥、心臟重癥等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集體亮相。據介紹,“重癥醫學健康小課堂”每周一次,將針對顱內腫瘤術后、腦血管病、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不同領域和話題,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
“這個小課堂是護理部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嘗試。”北京天壇醫院護理部主任蔡衛新說,未來,護理部將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從患者和家屬的實際需求出發,為患者和家屬提供更有針對性、更便捷優質的護理服務。
患者術后為什么不能立即喝水?
1.由于手術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患者會出現全身肌肉松弛等表現,術后麻醉藥物未代謝徹底,患者的呼吸肌處于松弛狀態,此時患者飲水極易出現嘔吐、嗆咳等反應,增加了誤吸發生的風險,導致發生腦出血、肺炎等一系列并發癥,加重患者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
2.由于腫瘤本身的位置,如腦干、后顱窩占位,患者易出現后組顱神經的損傷,表現為吞咽、咳嗽等氣道保護性功能異常以及呼吸中樞受損所致呼吸驅動力與呼吸節律的異常。此時,患者飲水會直接增加誤吸的風險,出現吸入性肺炎,影響患者預后。
怎么給術后患者“解渴”?
1. 最原始的方法是棉簽沾水濕潤口唇、濕紗布潤唇,這種方法效果甚微。
2. 現在護士們用小噴壺向患者口腔內噴水,這是目前臨床上比較方便且有效方式。護士們會給患者口腔上下左右及舌面各噴一下,同時會詢問患者的感受,噴在哪里更解渴。患者術后回到重癥監護室時,家屬需要準備一個小噴壺。
3. 護士們還會每天給患者進行至少4次的口腔護理,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并遵醫囑給予患者補液。
上一篇: 轉變思想 創新驅動 人才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