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交流 深度融合 群英薈萃 百家爭鳴
——第4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圓滿落幕
11月的北京,深秋與初冬相會的日子,碧天如洗,彩葉繽紛,處處呈現美麗景致。7—8日,第4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在京召開,歷時2天,23個分論壇,來自多學科、多領域的權威專家共聚一堂,展開知識與智慧的碰撞,為神經科醫師們奉上了一場精彩、多元的學術盛宴。
本屆峰會由中國卒中學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舉辦,以“醫聚巔峰,神入人心”為主題,匯聚國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共論臨床焦點,同話學術前沿。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建設裝備處王歡處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院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福院士、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楊煥明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教授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王歡處長致辭
王擁軍院長致辭
高福院士進行主題報告
楊煥明院士進行主題報告
趙繼宗院士進行主題報告
王擁軍教授進行主題報告
魏文斌教授進行主題報告
這是一次多學科相互交流、深度融合的盛會,設有23個分論壇,分別是:腦血管病論壇、腦膠質瘤論壇、神經腫瘤論壇、神經系統疾病人工智能與前沿影像論壇、腦血管病防治論壇、神經介入專場、帕金森病與神經調控論壇、癲癇論壇、神經心臟病學論壇、顱底與腦干腫瘤論壇、認知障礙疾病論壇、神經心理與睡眠論壇、神經創傷與重癥論壇、神經感染與免疫疾病論壇、神經修復與重建論壇、脊柱與脊髓疾病論壇、神經肌肉病與疑難病論壇、神經遺傳疾病論壇、神經系統疾病實驗室檢測新技術論壇、眩暈與頭痛論壇、神經內科畢業后醫學教育論壇、臨床研究方法學論壇。會議囊括了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腦心同治、人工智能、大數據、現代影像、器械設備、醫學教育、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一場場多角度、多元化的權威專家報告,將進一步推動臨床神經科學的發展,推動我國神經醫學的同質化。
學科交叉——“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成立
學科交叉是整個神經科學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本次會議開幕式上,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同仁醫院聯合成立了“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致力于腦與視覺科學的交叉科學研究。創新中心將打造神經眼科圖譜,與臨床密切結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同時將腦影像與眼科影像相結合,搭載7T核磁的先進影像技術,開發更多針對于神經眼科患者的診療手段與技術。
趙繼宗院士、魏文斌副院長共同為“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揭牌
專科聯盟——進一步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于2017年6月成立,歷經三年已吸引全國近500家具有神經學科優勢的三級醫院加盟。本次會議開幕式上舉行了第5批專科聯盟授牌儀式,趙繼宗院士和王擁軍院長為聯盟單位代表授牌。專科聯盟將充分發揮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學科“雙第一”的學科優勢,以“天壇標準”提升專科聯盟單位的學科建設水平。
人工智能——醫工結合輔助臨床診療
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致力于發展人工智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將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服務于人類健康。本次會議開幕式“AI產品發布”環節向與會者介紹了目前腦血管病領域人工智能的前沿進展。BioMind顱內腫瘤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腦血管病診療輔助決策系統、金橋工程Ⅱ等基于人工智能的腦血管病臨床輔助決策系統為腦血管病診斷治療預后全過程提供診療輔助支持,推進腦血管病診療的標準化和同質化,從而降低卒中復發率,改善患者預后。同時,急性缺血性卒中CTP MRP CTA等產品即將發布。動脈CTA產品可實現動脈瘤準確識別和定位,自動化輸出形態學參數。iStroke CTP/MRP AIS多模態影像自動化軟件,用于分析核心梗死和低灌注半暗帶,篩選具有顯著半暗帶的急性卒中患者輔助再灌注治療決策,取得首張NMPA輔助診斷Ⅲ類注冊認證。
此外,會議特別設立“神經系統疾病人工智能與前沿影像論壇”,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醫科/工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共聚一堂,進行了多維度的精彩匯報。
源于臨床,高于臨床,回歸臨床。學科交叉,互補合作,共贏發展。本屆峰會成功召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分享學科前沿動態,傳遞最新科研進展,推動學科交叉,提升學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國神經系統疾病的醫療質量控制,期待未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