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帶你領略醫學的浪漫,一個不一樣的 “5?20”
今天是“5?20”,一個適合表白的日子,
你知道嗎?今天也是第16個“國際臨床試驗日”。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業界認為的終極解決方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每一個進程都離不開臨床試驗的支持。
2020年的“國際臨床試驗日”是不是比以往更有意義?
那么,“國際臨床試驗日”是怎么來的呢?
1747年,軍醫詹姆斯?林德在英國軍艦上進行了歷史上第一個臨床試驗,用檸檬治療壞血病,開啟了臨床試驗的先河。
2005年,歐洲臨床研究基礎網絡(ECRIN)聯合美國和加拿大,提議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國際臨床試驗日”。
273年來,臨床試驗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但近年來,臨床試驗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大量質量差的研究” 比如研究問題不明確、研究設計不嚴謹、監管和執行效率低下、研究結果未報告或沒有規范的報告等嚴重影響我們對真實情況的認知。
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這種問題普通存在于整個醫學界。
臨床研究最重要的三個因素:臨床專家、方法學專家、資金,其中最緊缺的人才是--方法學專家。
人才,最緊缺的人才,怎么解決?
我們來了!2020年5月20日,在這個特殊的“國際臨床試驗日”,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與臨床試驗學系正式成立。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說: “我們學系的任務是打通研究到臨床的最后一公里,這是我們國家最缺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與臨床試驗學系主任王擁軍說:“我們學系主要培養兩類人,第一類是臨床研究的方法學專家,進而培養專業化的臨床研究團隊。第二類是培養臨床科學家、醫生科學家,讓更多的醫生科學家能夠成為未來的醫學大師。”
我們的陣容包括三十二家學院、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教學醫院。
我們學系掛靠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有77位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擔任系主任。
273年來,臨床實驗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離不開無數為之努力的臨床醫生和受試者,向一直堅守在臨床試驗崗位的臨床試驗人致敬!向每一個主動參與的受試者致敬!
“5?20”,醫學界的浪漫屬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