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也是戰場
【雖然不在武漢,這里也是戰場】“地壇”日記:“戰疫”
我叫徐冰,是一名放射科的診斷醫師。3月19日下午,科里接到院里通知,要求派遣一名醫師和一名技師前往北京地壇醫院支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和篩查工作。17年前我曾在SARS隔離病房工作過,算是有點經驗的“老鳥”,所以早早便遞交了請戰書,希望有機會能重披戰袍,再上一線戰疫情。
我的同事張彥博是科里主動報名參加醫療隊的技師之一。雖然他剛剛新婚不久,但依舊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還很年輕,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去是我的責任,不能后退。”張彥博在報名時說。
3月20日中午,在醫院和科室領導的叮囑和祝福中,我們一起踏上了新的“戰疫”征程。
“肩負重任,報效祖國;注意防護,保重身體;抗擊疫情,祝你們平安歸來。”這些親切暖心的話縈繞在耳邊,在揮手告別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背后堅強的依靠。
雖然國內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和蔓延,防控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現階段抗擊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此行我們的任務,就是對入境北京的人員進行胸部CT掃描和影像診斷。
這是一場保衛祖國、保衛北京的疫情阻擊戰,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發現和甄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伏者”。想到這里,我瞬間覺得自己肩負的責任更重。
到了北京地壇醫院后,我們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參加感控培訓。如何正確區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如何正確地穿脫防護服、摘戴口罩和護目鏡,即使這些流程和操作方法已訓練了無數次,但第一次“實彈演練”,還是不免有些緊張,手忙腳亂。地壇醫院的白護士長不厭其煩地反復演示、反復指導,使我終于從容起來。
“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第二天一早,張彥博就全副武裝地出現在“戰地前沿”,開始了第一班巡崗。他平時不善言語,但此刻卻不再靦腆。流程不了解就反復問,設備不熟練就反復練,靠著那股勤學苦練的勁頭,他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影像設備全套操作技能。
隨著入境人員的不斷增加,前來進行CT掃描的篩查人員越來越多,每名技師都忙得幾乎抬不起頭,也就更沒時間說話和休息。
而此刻,我也正式開始了“戰役”的第一個夜班。經過短暫的流程熟悉,便為縮短PACS系統上的“未出報告”列表而不懈戰斗,直到第二天早上,接班的兄弟把我替換下來。整個夜班,我創造了兩個執業記錄,一是夜班CT總數最高,二是喝水時間最晚。
在下班回住地的路上,我忽然看見盛開的玉蘭花,楊柳也吐出了新芽,“霓裳片片晚妝新,草色遙看近卻無”。雖幾近辜負這美景,但春天畢竟已悄然而至,我們的“戰疫”終將獲得最終的勝利。
北京天壇醫院宣傳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