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風雪中的“薩日朗”
“臘月是太旗最冷的月份,平均最低溫度零下25度,冰雪覆蓋了大地,下雪時寒風凜冽,夾帶著冰珠呼嘯而來,雪后沒有風的午后,天是碧藍的,云朵潔白如玉,樹梢上掛滿了晶瑩的白霜,地面亮晶晶的像散布著銀子。室內暖氣很足,溫暖如春,病房里都是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出血、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維持治療的病人,不時能遇到腦血管病和其他疑難病人。太旗醫院的各科職工和家屬都習慣了我這個大夫的存在,路上經常會友好地打招呼。我不斷地向年輕大夫們灌輸臨床思路、基礎診療的理念,盡最大的努力利用好每一例病患的‘教學功能’。年輕大夫們在我細心地指導下,逐漸掌握了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年輕的小任系統地掌握了一例周圍性面癱的治療過程;小劉學習了如何鑒別面肌痙攣和面肌癱瘓;小袁、小徐、小趙連續跟著我出門診,除了看到血管病恢復期、后遺癥期,還看到了不常見到的肌張力障礙、帕金森綜合征、緊張性頭痛、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良性位置性眩暈。經過半年的講課帶教,神經解剖基礎這一塊兒內容基本已經講完,大家對神經系統不再是模糊的感覺,而是有了比較清晰的感性認識。”
——幫扶太仆寺旗醫生安媛日記
山丹花,蒙古語稱“薩日朗”,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草原的山丹花最為集中。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對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醫院展開對口幫扶半年以來,開展多項幫扶工作,填補當地醫院多項技術空白,初步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1月14日,太仆寺旗、太仆寺旗醫院(以下簡稱太旗醫院)相關領導專程到北京天壇醫院,表達感謝的同時,對下一步的精準扶貧進行交流和溝通。
按照國家衛健委扶貧對口關系調整,2019年7月,北京天壇醫院派出安媛、張明宇和張林等三名來自神經內科、放射、康復醫學等學科的業務骨干到太仆寺旗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幫扶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三位專家共診療患者1050人次,相關學科出院患者108人次;開展會診61人次、疑難病癥會診25人次、教學查房84人次;新建臨床專科數3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數3個、規范各項規章制度流程3項、開展義診150人次,填補了太旗醫院多項技術空白。
在座談會上,太仆寺旗主管旗長,當地衛生健康委主任和太旗醫院院長對三位專家和北京天壇醫院表示感謝,并對下一步健康扶貧工作提出需求。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路明表示,將加大對太旗醫院的扶持,通過派專家入戶診療、疑難病遠程會診和轉診等方式,加大對當地貧困人員精準扶貧力度。
“三位醫生就像冰雪中盛開的‘薩日朗’(蒙語,山丹花),用腳踏實地的工作證明了我們的幫扶絕不是花架子、表面功夫。”路明說,希望派駐當地的醫務人員繼續發揮優勢,對強直性脊柱炎等當地多發疾病的診療工作多提建議、想對策,北京天壇醫院可協調相關科室和專家配合,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副院長周建新出席會議,醫務處副處長趙萬全及相關工作人員陪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