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動態(tài)
重溫革命歷史,感染信仰的力量 ——臨床綜合一支部赴井岡山參觀學習有感
4月12日至14日,臨床綜合一支部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赴革命老區(qū)井岡山參觀學習。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zhàn)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在這里,大家重溫革命歷史,緬懷無數(shù)革命先烈,接受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毛澤東當年在這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大家置身其中,現(xiàn)場感受當年毛主席、朱總司令領導井岡山斗爭的情景,深受教育和鼓舞。
參觀毛澤東舊居,當年的艱苦狀況是現(xiàn)代人無法想象的。“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井岡山流傳的這首歌謠,正是紅軍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有時甚至靠野菜、葛根充饑。毛澤東同志臥室兼辦公室,為了節(jié)省用油,夜里工作只用一根燈芯的油燈照明,其中《井岡山的斗爭》一文的一部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寫的。
接下來,大家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系統(tǒng)、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2月期間的整個革命過程。兩年零四個月,在歷史長河里只是短暫的瞬間,但對中國革命來說,卻具有特殊的意義。毛澤東在井岡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中國革命道路,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就是井岡山的紅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鮮血所凝煉、所鑄造的井岡山精神。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家緬懷革命先烈,又一次體會了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光輝業(yè)績和無私奉獻精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份量。
在井岡山紅軍造幣廠,房屋、設備是簡陋的,但在當年卻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小井紅軍醫(yī)院作為301醫(yī)院的前身,在當時極其簡陋的環(huán)境下,為紅軍傷員解除病痛。但建立不久即被反動派燒毀,未能及時轉移的130多名紅軍傷員壯烈犧牲,當年的戰(zhàn)斗形勢是難以想象的殘酷。
重走朱毛挑糧小道、踏上慕名已久的黃洋界,尋訪革命前輩戰(zhàn)斗的遺跡。這里山路崎嶇,氣象萬千,還有那門具有傳奇色彩的迫擊炮。據(jù)介紹,當年只有3枚炮彈,其中2枚啞火,僅剩的一枚炮彈擊中了敵軍指揮部,讓敵人誤以為遇到紅軍主力而倉皇撤退。橫豎兩塊紀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講述著幾十年前軍民齊心協(xié)力、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擊潰敵軍兩個團的歷史佳話。
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黨和紅軍之所以能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惡劣條件下堅持下來,不斷壯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建立了血濃于水的黨群關系、軍民關系。井岡山斗爭的實踐證明,只有依靠群眾,我們黨的事業(yè)才能取得勝利;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才能得到群眾衷心擁護和支持。當時規(guī)定有“三項紀律、六項注意”——“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nóng)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在井岡山參觀學習期間,大家身臨其境,心靈深處受到了極大的觸動,當年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生產(chǎn)、生活,流血、犧牲、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仿佛一幕幕活生生的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耳邊想起了先烈們當年“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我一個,自有后來人!”的英雄詩篇……再次感染了信仰的力量,堅定了“不忘初心”的革命信念。大家紛紛表示,要在本職工作和日常學習、生活中,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努力進取,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學科發(fā)展、為科室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