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信息
我院舉辦“帕金森病的診斷與治療”學術論壇
專家提示:應重視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診治
8月8日,由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承辦的“老年帕金森病的診斷與治療”學術論壇在京舉行。來自首都地區各大醫院相關專業的知名專家及研究機構的學者百余人參會研討,王擁軍副院長到會致詞。會上,專家著重提出,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不容忽視,應引起臨床醫生高度重視。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神經變性疾病-帕金森病及相關運動障礙疾病的發病率日益攀升。目前全球有帕金森病患者2300多萬,我國帕金森病患者超過200萬。據估計,我國每年新發患者超過10萬,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病患者人數將超過500萬,因此,正確診斷及規范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據北京天壇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張巍教授介紹,帕金森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及步態障礙等運動癥狀。除此之外還有抑郁、焦慮、輕度認知障礙、癡呆、精神病性癥狀、睡眠障礙、感覺異常及尿便障礙等多種非運動癥狀。國內臨床醫生一直比較注重運動癥狀的診療,卻對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重視不足。一項2014年的研究顯示,參與調查的340多名基層醫生均未對非運動癥狀相關問題做出正確回答。但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焦慮及癡呆等非運動癥狀的確對患者及其照料者造成巨大負擔,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帕金森病病程中一些非運動癥狀會先于運動癥狀發生,對非運動癥狀的關注也有助于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對早確診、早治療有重要意義。
因此,張巍教授呼吁,臨床醫生應加強對帕金森病的認識,重視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診療,積極使用量表等工具對患者的非運動癥狀進行全面篩查,評估病情,并制定出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會議由張巍教授主持,中日友好醫院顧衛紅教授、301醫院王振福教授、北醫三院肖衛忠教授、北京協和醫院萬新華教授和王含教授、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建國教授及老年科張巍、樸英善教授等分別作了學術講座。(宣傳中心 匡遠深、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