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信息
第6屆(天壇)顱底及腦干腫瘤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大會主席
天壇團隊
部分國內專家
部分國外專家
大會會場
現場同聲傳譯團隊
代表合影
第6屆(天壇)顱底及腦干腫瘤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6年10月14-16日在杭州瑞立江河匯酒店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張俊廷教授和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會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顱底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力偉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忠誠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浙江省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詹仁雅教授擔任大會執行主席,共邀請14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的顱底外科大師,以及百余位國內頂尖顱底外科專家學者到會發言和擔任點評嘉賓,參會人員500余人。
10月14日下午,會議報到當天,還舉行了兩場會前活動。其一是由張力偉教授牽頭組織的“腦干膠質瘤多學科診療專家共識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從事腦干膠質瘤診療工作的神經外科、放射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基礎研究領域的專家20余人,共商腦干膠質瘤的標準化推薦診療方案。這是繼《聽神經瘤多學科協作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之后,我們再次對顱底腦干腫瘤專病展開多學科診療,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相互配合,明確各自的職責,努力提高腦干膠質瘤診斷的準確性以及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場會前活動,是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黨總支書記、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編輯部主任賈旺教授牽頭組織的“中國國家腦腫瘤注冊登記研究平臺(NBTRC)垂體瘤專病學組多中心協同研究單位負責人研討會”。中國國家腦腫瘤注冊登記研究平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張力偉教授牽頭搭建并逐步普及應用的全國性腦腫瘤登記系統。賈旺教授作為垂體瘤專病學組的負責人,對相關研究單位負責人進行了培訓,將有助于發揮登記平臺的最大優勢,促進病例登記的標準化和系統性,最終將為疾病研究和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做出貢獻。
15日上午八點,會議正式開幕。開幕式由大會秘書長、北京天壇醫院吳震教授主持。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教授以及張俊廷教授、張力偉教授、詹仁雅教授分別致辭,對此次會議的籌備和舉行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誠摯歡迎各位國際友人和國內同道的參加。此次會議邀請的外賓包括:來自美國的Ossama Al-Mefty教授、Franco DeMonte教授、Harry van Loveren教授、Ehab Y Hanna教授、Norbert J. Liebsch教授、Laligam N. Sekhar和Gordana Juric-Sekhar教授,來自加拿大的Fred Gentili教授,來自日本的Takeshi Kawase教授、Michihiro Kohno教授,來自韓國的Kyu-Sung Lee教授,來自印度的Atul Goel教授、Basant K. Misra教授,以及來自中國臺灣的杜永光教授。
本次會議在發言設置上,有兩個特點:一是設置了五場全體發言環節,時間由每天上午8點至下午3點,共安排26人次大會發言(每個發言20-30分鐘)。為了使中外來賓的交流與理解更加順暢,學術討論也更加充分,我們在全體會議環節全部安排了英漢雙語同聲傳譯,使參會者突破語言的障礙,充分吸取會議精華,從而保證了會議的學術性和教學意義。從實際效果來看,兩天的會議,直到第二天下午,會場仍有較多人員聽會,充分證明了會議的吸引力。二是安排外賓與國內講者混搭發言,避免了過去“國人搭臺,外賓唱戲”的格局,增加了互動性,使得我們在向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學習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在顱底外科領域的優勢和成就。在全體會議環節,北京天壇神經外科張俊廷教授、張力偉教授、賈旺教授、劉丕楠教授、賈桂軍教授、吳震教授以及華山醫院毛穎教授、浙醫一院詹仁雅教授、浙醫二院張建民教授以及南昌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洪濤教授代表中國顱底外科作了精彩發言,外賓戴著耳機仔細聆聽,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本次會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大致可歸納為:一、肯定了Kawase入路的價值:會議期間,Kawase教授回顧了Kawase入路的發展歷程,使顱內不再有無法到達的“無人區”,豐富了顱底外科的手段;張俊廷教授則介紹了北京天壇醫院運用改良Kawase入路切除巖斜腦膜瘤的一系列經驗。二、明確了腦干腫瘤的手術治療價值:張力偉教授通過對腦干膠質瘤的系統性研究,提出了當前腦干膠質瘤的手術治療意義以及未來的研究和發展方向;Sekhar教授、Loveren教授和張建民教授則通過回顧了各自多年來收集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病例,對手術時機和不同路徑和視角完成手術進行了深入探討;吳震教授則介紹了延髓血管母細胞瘤的治療經驗。三、對聽神經瘤治療的再認識:Al-Mefty教授、Misra教授、Kohno教授、賈桂軍教授都結合各自經驗進行發言,提出對于小聽神經瘤且存在聽力的患者,推薦早期手術,并對不同類型的聽神經瘤,應采取手術還是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等不同觀點進行了熱烈討論。四、鞍區及鞍旁病變也是此次會議的討論焦點之一,Gentili教授、Goel教授、杜永光教授、毛穎教授、賈旺教授分別就顱咽管瘤、海綿竇腫瘤、垂體瘤等進行了專題闡述,提出手術治療鞍區病變的經驗體會。五、內鏡技術的全面提升:內鏡技術在此次會議期間得到重點關注,Gentili教授提出應將開顱手術和內鏡手術相結合,取長補短;Loveren教授通過內鏡治療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擴大了內鏡顱底外科的治療領域;劉丕楠教授、詹仁雅教授教授和洪濤教授則通過大量病例數據和典型手術錄像,具體介紹了神經內鏡等微創技術在顱底腫瘤中的應用。六、推動顱底外科多學科協作的進一步發展:此次會議特意邀請了耳鼻喉科的Hanna教授和放射外科的Liebsch教授,他們的研究使得顱底外科的治療更加豐富,啟發了人們的思路,開闊了眼界,從而使得顱底腫瘤外科的綜合治療手段進一步提高。此外,大會在下午還安排了三個分會場,邀請國內知名講者,分別就前顱底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巖斜腫瘤、聽神經瘤、腦干腫瘤、枕大孔腫瘤等方面作了精彩演講。
此次會議是“天壇顱底腦干會”這一會議品牌繼溫州之后,第二次在京外舉行。會議的成功舉辦,得益于會務組前期的精心籌備、浙大一院神經外科的通力協作、同聲傳譯團隊的辛勤付出,尤其是各位講者的精心準備與精彩演講。G20峰會后的杭州,令人充滿期待和向往,中國顱底外科事業也將會在未來得到國際同行更多的關注和認可。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行,為明年的第11屆世界腦膜瘤大會、第5屆顱底外科多學科論壇等會議的召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將不斷促進中國顱底外科事業不斷前進。(神經外科 薛湛)
上一篇: 神經外科醫生是腦科學研究的旁觀者嗎?
下一篇: 第三屆天壇急診醫師論壇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