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精神
學習創新精神 做好本職工作— 研究所座談電視電影《王忠誠》
11月8日下午,研究所黨支部召開了全所科主任會議,座談電視電影《王忠誠》觀后感。科主任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老主任羅麟、徐超、李立在回憶和王忠誠院士等老前輩一起工作的年代,動情地說:當年創建研究所時,只有幾間房子和幾臺破舊儀器,非常艱苦,但大家工作熱情都很高。土法上馬、艱苦創業,取得了許多科研成果。現在,全國使用的G422瘤株就是那個時代研制成功的。王忠誠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先進代表。目前我國神經外科無論從學術、理論和實踐上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電視電影《王忠誠》的拍攝,說明中央在宣傳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創新,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蓋棺定論”的宣傳模式,使旁人在學習先進人物時更親近,更具有實效性。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以王忠誠為代表的老一代醫務工作者為祖國醫學事業的騰飛,步入世界醫學殿堂,艱苦奮斗、嘔心瀝血、拚搏創新、艱辛工作的情景,更看到了他們對事業的執著、永不停步的創新精神。創新是醫學發展的核心,在神經外科發展的歷程中,創新精神始終伴隨著王忠誠院士。
我們要學習王忠誠院士不斷創新的精神,立足本職,迎接各種挑戰,把研究所的科研醫療工作做好,為祖國神經外科事業在21世紀里再創輝煌做出貢獻。
上一篇: 王忠誠院士 還在耕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