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北京日報客戶端】2019-03-21 每秒375萬億次運算!“超算”入駐,天壇醫院“聰明”超乎想象!
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本市第一所整體搬遷的大型綜合型三甲醫院——天壇醫院正在新址全力打造“智慧醫院”,智能就診、智能護理……正給患者帶來方便。
智能就診:基本告別排隊長時間等候
在天壇醫院科研樓的二層,有一個峰值運算速度達到每秒375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超算中心”;醫院搭建了基于云技術的數據分析平臺、醫聯體信息平臺;利用覆蓋全院的無線網絡,醫院把物聯網技術與醫療流程緊密配合,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擴展;醫院服務器采用存儲虛擬化技術,確保系統的穩定和安全……這些都是“智慧醫院”的基礎。
患者,從走進天壇醫院的大門開始,就會享受到各種“智慧元素”:比如門診全流程自助服務,從購買病歷本到掛號、取號,到就診、檢查、打印報告,再到取藥、打印發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種機具上掃碼,系統會自動為患者預約時間,基本告別過去長時間排隊的情況。再比如患者只需要手機“搖一搖”,覆蓋全院的智能導航系統就會自動規劃出適合的就診路線,精確度以米計算。
天壇醫院的自助服務區、門診大廳安排了大量的志愿者,隨時幫助老年人使用各種電子設備。
智慧護理:"Pad護士”隨時護理
在病房里,每個患者都有一個Pad,這套“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統”不但能為住院患者提供數字電視等娛樂功能,患者還可以實時查詢本人病歷、預約檢查、營養膳食訂餐等;應用物聯網等技術,能夠實現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患者的醫囑、輸液進展、服藥提醒等信息實時顯示在護士站的大屏上,家屬和患者不用再時不時抬頭盯著液體輸沒輸完,患者一旦離床時間過長,護士站也會馬上報警,防止出現患者摔倒、暈倒等事故。
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介紹,應用這些“智慧元素”,天壇醫院還實現了嬰兒防盜、醫療質量控制、防范打擊“號販子”等很多功能。
同時,醫院還探索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應用于醫療實踐,例如全球首款神經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BioMind,可以在3到5秒自動書寫出結構化的診斷報告;還有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骨骼穿戴機器人及醫用AI機器人等也將很快就可以完成研發和轉化。
在醫院的精細化運營管理方面,天壇醫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比如把樓宇自控、安防、消防、建筑運行、醫療運行等信息集成到智能平臺,實現系統間統籌、聯動;電梯運行、照明、灌溉等等系統也全部通過物聯網技術整合到一起,實現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安全服務;天壇醫院的“智能”還體現在信息化系統對醫院運營的綜合測算和分析,為醫院運營提供決策參考服務。
智慧監控: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及時預警
依托北京天壇醫院建設的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正在建設國家神經系統疾病信息平臺,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介紹,該平臺數據主要包含行政數據庫及病種數據庫,其中納入了全國三級醫院有關的病案首頁信息,可實時了解這些醫院中神經系統疾病不同病種的平均住院日等重要指標。
病種數據庫主要針對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服務過程的指標進行采集,與行政數據庫互為補充,比較完整地反映醫院醫療服務全過程的規范程度。平臺超算中心則通過對全國2000多家監測醫院質控數據的分析,監測全國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預警。
“這個平臺還具有醫療質量遠程指導功能,國家質控中心和31個省級質控中心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系統進行面對面指導和交流;各省、各家醫院也可以橫向與其他地區、其他醫院進行比較,了解自己在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王擁軍說。
目前,國家神經系統疾病信息平臺已經在全國建立了31個省級質控中心;全國已有2774家醫院進入平臺,成為質控監測醫院,形成不同層級的質控工作網絡體系。(作者:劉歡 攝影: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