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健康報】2019年3月22日給智慧醫院畫個“圈”
“現在圈定的智慧醫院的范圍主要包括三大領域:面向醫務人員的電子病歷、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和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3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信息化質控與智慧醫院建設有關情況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指出,今年的重點首先是明確智慧醫院的定義和內涵。
到底什么叫智慧醫院
3月21日10時40分,記者來到北京天壇醫院的智慧病房。
在10樓的一間病房內,患者馬大爺剛剛通過床頭的平板電腦,給自己定了營養午餐。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介紹,每位患者床頭都有一個平板電腦——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統,它不但能提供數字電視等娛樂服務,還可以實時查詢患者本人的病歷、預約檢查等。
智慧病房僅僅是智慧天壇醫院的一個縮影。周建新說,應用黑科技,醫院實現了諸如嬰兒防盜、醫療質量控制、防范打擊號販子等很多功能,醫院還探索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醫療實踐。
“2009年,美國首次提出智慧醫院的概念。之后,全球各個醫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把互聯網技術、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在醫療服務各個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探索跟全球基本同步。” 焦雅輝表示,但是,在探索過程中,各自的側重點和方向不一樣。因此,到底什么叫智慧醫院需要圈定一下。
焦雅輝介紹,智慧醫院的范圍主要包括三大領域。第一個領域是面向醫務人員的電子病歷。據悉,這項工作自2010年開始就在全國推進。第二個領域則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主要指醫院,特別是三級醫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等服務。第三個領域是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具體來講,醫院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內部管理,相當于配備了智慧管家。例如,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可實現藥品、試劑、耗材、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資產全周期管理。
分級管理在智慧醫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3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將醫院智慧服務分成0~5級。而在之前,我國電子病歷則是按照0~8級來管理。焦雅輝透露,后續將出臺智慧管理的相關標準,讓分級管理真正發揮指揮棒的作用,讓醫院的有限資金真正發揮最大效益,同時把醫院各個部分互聯互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而對目前火熱的5G技術在醫療機構的應用,焦雅輝表示,在探索中應該考慮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水平和醫學科學規律,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
推動智慧服務向院外延伸
據了解,當前,我國智慧醫院的建設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基于單體醫院的智慧醫院;二是以智慧醫院和醫聯體為基礎,建立智慧醫院集團;三是覆蓋一定區域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焦雅輝介紹,在醫院以外,今年要在100個城市開展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把“互聯網+”的手段引入醫聯體當中。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智慧醫療集團目前主要是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牽頭醫院通過建立遠程平臺,為醫療集團內各成員單位提供遠程會診、雙向轉診等遠程服務,幫助基層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另外,在遠程醫療平臺的基礎上,開發了雙向轉診系統,對醫聯體內成員單位提供預約診療、雙向轉診、病歷查詢、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服務。
而智慧醫療服務體系主要依托區域信息平臺,聯通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實現一定區域內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患者居家產生的醫療健康信息互聯共享,實現一定區域內任何醫療機構的接診醫生,都能夠獲取患者的健康檔案、既往診療記錄等信息,以輔助大醫院的醫生和家庭醫生開展工作。其中的重要支撐是區域信息平臺和移動醫療設備。據悉,貴州省貴陽市已經率先實現了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之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科室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醫院HIS系統與基本公衛系統有效整合。
在數據和信息安全方面,焦雅輝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力度,與信息化的發展同步推進。另外,基層信息化雖然起步晚,但是國家在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投入,努力把信息化延伸和覆蓋到基層。(姚常房 楊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