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神經外科腫瘤6病區
神經外科腫瘤6病區是以膠質瘤為主的幕上腦腫瘤綜合治療病房,2018-2022 每年度完成腦腫瘤手術超過700余例,其中膠質瘤手術約400例,無手術死亡,致殘率也均明顯低于國際水平。
專業特色:
1)功能區及深部膠質瘤的精準手術切除:在國內率先開展基于術中實時影像和電生理監測的多模態術中神經功能保護技術,有效保護膠質瘤患者運動、語言、空間認知等重要功能,在最大限度切除腫瘤的前提下減少術后并發癥。丘腦膠質瘤,島葉膠質瘤,功能區膠質瘤的治療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2)膠質瘤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及轉化醫學研究:致力于膠質瘤多維度組學檢測的基礎上的腫瘤個體化、規范化綜合治療。與血液腫瘤科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BRAF V600E突變膠質瘤的患者的維羅菲尼靶向治療,當前是國內唯一有能力開展1p19q雙缺失膠質瘤患者PCV方案化療的臨床單位,有效延長了高級別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同時注重膠質瘤的臨床治療學研究,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ADV-tk基因治療,初發膠質母細胞瘤的GP96免疫治療,針對IDH1突變型低級別膠質瘤瘤苗治療、熒光顯像引導下的膠質瘤切除手術等領域均取得較大進展,已注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6項。
3)復雜顱內腫瘤的手術治療:通過術前嚴格評估,多學科合作,完成巨大腦膜瘤,三室后腫瘤,復雜顱咽管瘤等手術治療工作。
診療范圍
1)膠質瘤的精準手術治療;
2)基因組學指導下腦惡性腫瘤綜合治療;
3)腦轉移瘤的手術及綜合治療;
4)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神經鞘瘤手術治療;
獲得過的榮譽:
多次獲得醫院優秀集體稱號。
學科帶頭人:
季楠教授: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病房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神經腫瘤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解剖學會人腦庫研究分會委員,北京抗癌協會理事。1994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后進入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業方向為顱內腫瘤的手術及綜合治療。完成顱內腫瘤手術超過4000例,目前承擔腦膠質瘤的手術及綜合治療及醫療大數據方面國家及省部級課題8項。近5年來參編專業書籍3部,核心期刊發表第一及通訊作者論著22篇,SCI收錄17篇,主持國際注冊臨床研究3項。2017年度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一項,2016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2011年度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一項,2009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07年獲教育部科研成果一項。
專家介紹:
高之憲: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師從王忠誠院士,致力于腦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擅長對顱內巨大和深部腫瘤(丘腦腫瘤,三室后腫瘤,鞍區腫瘤)的手術治療及腦膠質瘤的個體化綜合治療。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會員,中國醫療保健促進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顧問,《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等審稿專家。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與美國西奈山醫學院合作開展神經外科術后腦認知研究。
初君盛: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畢業于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師從王忠誠院士。2016-2017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后工作。AO Spine國際組織亞太區理事、北京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世界神經外科協會會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會員。2005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主持、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市級科技項目。曾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近年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4部。擅長于幕上腫瘤、顱底腫瘤、兒童腫瘤、脊髓腫瘤、腦外傷、血管病及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及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郝淑煜: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腫瘤六病房副主任。2009年畢業于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師從王忠誠院士。美國國立衛生院(NIH)神經腫瘤系訪問學者,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代表性科普著作:《刀尖上的舞蹈-當大腦遇見腫瘤》(人民衛生出版社)。《沒有硝煙的手術室-一名腦外科醫生的“戰地日記”》(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要研究領域:幕上腫瘤的精準手術治療,腦膜瘤的自然史研究,復發腦膜瘤分子遺傳機制及腫瘤蛋白質組學研究,神經系統罕見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