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直擊
【來自武漢醫療隊的消息】“兩地書”寫下的急診情緣
來自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的隊員王博,是北京市第一批上崗的男護士,已經在急診工作15年。當年急診科的護士長于秋蕓前幾天看到王博的日記《我是“男”丁格爾,男人的肩膀能抗下所有》,深受感動,特地給王博寫了一封長信,回憶曾經的急診歲月。
“我是在朋友圈轉發王博的日記后,他給我回復了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有很多話想跟他說,所以寫了那封信。”于秋蕓現在已經調任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黨支部書記,她在朋友圈里寫道:“當初,我看著他走進的急診科,我們在急診的團隊里一同工作過近10年,可以說見證了他的成長。”
2005年,王博來到急診科工作時,于秋蕓是護士長。“王博在同一批的男護士里表現比較突出,能力很強,特別是動手能力,人也很樸實。”從那時起,王博就給于秋蕓和急診其他的護士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剛到醫院的時候,患者一看是男護士,擔心我們粗手粗腳,不敢讓我們扎針。”王博回憶,患者問他“你能一針扎上嗎”,給他留下深刻的記憶。
“其實干過護士的都知道,誰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一針扎上。但我只能咬著牙說‘能’,然后跟著護士老師們勤學苦練。”沒用太長時間,王博的穿刺技術在同年齡的護士中脫穎而出,被同事起了個外號叫“王一針”,甚至有些“老”患者每次點名要王博扎針。
除了出色的穿刺技術,王博的細心和觀察能力也給于秋蕓留下深刻的印象:“曾經有一次在急診輸液室,一位患者頻繁打哈欠,綜合這位患者的病情,王博判斷他的缺氧癥狀有可能加重,馬上通知醫生,把患者轉入搶救室,不久后患者就出現了嗜睡的癥狀。多虧了王博提前發現,為這位患者贏得了搶救時間。”
而在王博記憶中,更多的是于秋蕓和護士老師們對他的關愛和幫助。“2005年我剛到醫院工作,除去各項花銷一個月剩不了多少錢。護士長和老師們用各種方式幫助我。”在給于秋蕓的回信中,王博提到剛工作時于秋蕓送他的兩件白襯衣,“襯衣不貴,很白,我一直留著。”
“是您在急診科培養了我……讓我擁有了一身本領。在急診的十多年里,酸甜苦辣都經歷過。您就如同我的母親……您看著我長大……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恩師,永遠的親人。”王博在朋友圈里這樣回復于秋蕓 。
王博說,多年來共同經歷的酸甜苦辣,讓“急診人”們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在急診護士長和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們的微信群里,韓強、李楠、杜岳幾位護士長對隊員們的稱呼永遠是“兄弟們”,每當有空閑時間,護士長和隊員們都會用微信聯系,在微信里出現最多的,就是護士長們的反復叮嚀。“出發前,護士長讓我們留下了家人的聯系方式,跟我們說,家里萬一有什么事,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他們幫我們解決。”
“在我心里,所有急診一線的工作護士長們都是親力親為,跟所有的護士工作在一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沒看見退縮過。”王博寫道,“真的感覺特別溫暖。”
北京天壇醫院宣傳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