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逆風
4月14日17時,北京市解除分區域的大風黃色和藍色預警信號。從4月10日氣象部門發布近10年來北京第一個全市大風橙色預警信號,到這輪極端大風天氣徹底結束,長達110多個小時的時間里,北京天壇醫院各部門團結一致,全力應對,守護這座建筑面積36萬多平方米的大型醫院和數千名患者、家屬平安度過極端天氣,打贏這場硬仗。
“風刮起來之前,全部得查完,一個隱患都不能留。”4月11日下午,北京天空一片昏黃,空氣中彌漫著沙塵的味道。國天物業工程部的董海峰和同事們一起,正在醫院里登高爬低,在大風來之前再進行一次地毯式的篩查。
4月10日10時30分,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風橙色預警,預計從11日17時開始,北京將逐步迎來一次極端大風天氣,平原地區陣風可達9-11級,部分地區甚至可達11-13級。這也是北京市近10年來第一次發布全市大風橙色預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幾次調度大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預警即是命令。北京天壇醫院黨委立即行動,成立由黨委書記、院長任組長,分管安全工作的副院長任辦公室主任的應急指揮部,涵蓋醫療、護理、信息、后勤、物資管理、總務和規劃建設、安穩及全部第三方,24小時運轉。
在10日的大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聯席會上,醫院黨委傳達市領導指示以及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管中心相關工作部署,針對醫院實際情況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隨后,總務與規劃建設處、安全穩定處組織人員,分成九組,對所有房屋屋面、院區外圍、燃氣、鍋爐、液氧、綠化、配電等重點區域、重要場所進行地毯式排查,大到室外大型設備,小到標識,要求“無一遺漏”。
“面對極端天氣,我們也提出了‘極端’要求,比如要求屋面上只要是能動的東西,必須清走,突出的東西必須加固。”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巢仰云說,為防止大風引發火情,安保部門對院區內所有草坪進行濕化,并將室外的消防水帶進行預連接。
通過反復地毯式排查,共發現安全隱患55處,全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確保不發生因大風造成高空墜物等安全事故。
“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對全院各部門和崗位分層逐級部署極端天氣應對工作要求和值班值守工作紀律,提醒職工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巢仰云說。
同時,醫院啟動醫療應急響應,針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迅速組建涵蓋神內、神外、骨科、普外、呼吸、心內、麻醉、護理等專業的應急小分隊,隨時準備支援急診;急診啟動應急預案,所有護士啟動備班,在11日17時前全部到崗,手術室雙護士長帶班,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在急診搶救室、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們緊急調整床位,預留應急床位。
“各科室全力以赴,在最短時間里完成了人員和設備資源統籌,特別是針對急診、創傷、老年、兒童、孕產婦、透析、重癥等特殊患者,專門制定應對方案。”北京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王曉巖說。
4月11日晚間,大風如“約”而來。
“所有與大風有關的情況,必須立即上報”“手術室12人在崗”“急診人員全部到位”……各個工作群迅速活躍起來,按照應急預案的布置,各部門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所有情況,第一時間全部上報給醫院主要領導。
在急診,為防止因大風導致嚴重事故,各部門協作,開通一條從分診到檢查再到手術室、ICU的綠色通道,隨時待命;
在院區,應急隊伍每2小時對院區進行一次巡檢,隨時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數百個視頻監控探頭,24小時對院區進行不間斷巡視,發現異常第一時間通知應急隊伍進行處置;在燃氣等重要點位,全部專人現場值守。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只要風稍小一點,師傅們就會第一時間沖到現場處理問題。”北京天壇醫院總務與規劃建設處、安全穩定處處長侯靜說,“確保所有患者和家屬、車輛安全,確保醫院運行安全,這是醫院黨委給我們下的‘死’任務,必須無條件完成。”
12日下午,風力越來越大,按照預案,立即啟動人員和視頻不間斷巡檢,應急搶修人員和設備全員待命。18時許,醫院迎來此次極端大風天氣的最大風力,應急工作迎來最大考驗。近700名保安、后勤、物業、維保等部門的應急人員戴上安全帽,迎著呼嘯的大風沖到第一線,按照提前規劃的網格開展巡檢,直到次日凌晨2時風力減弱……
“4月11日至13日,醫院門急診接診量與平時基本持平,未發生突發情況。”4月14日早交班會上,巢仰云向醫院黨委匯報,“后勤、保衛等部門共備勤1515人,未發生因大風極端天氣導致的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醫院運行平穩。”
“這次應對極端大風的‘戰斗’,充分體現了醫院各部門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充分體現了各支隊伍、各個部門都是醫院的主人和建設者,醫院黨委向所有參與極端天氣應對的同志們表示感謝!”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岳小林說,下一步,相關部門要對院區內采取臨時措施應急的設施等盡快進行恢復,同時,再進行一次隱患排查,確保沒有安全漏洞。
4月14日15時,北京解除大風黃色預警,17時,解除分區域的大風黃色和藍色預警;按照上級要求,北京天壇醫院解除大風應急響應,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