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腦心同治”及時“定位”病根,腦梗死加主動脈夾層患者轉危為安
急性腦梗患者“病根”竟在心臟。近日,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及大血管病中心心外科主任徐東團隊成功為一名59歲的急性腦梗合并主動脈夾層的男性患者進行心臟復合手術,解除威脅患者生命的巨大隱患,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據悉,正是應用“腦心同治”理念,醫生才第一時間發現患者體內的巨大風險,并第一時間采取非常規手術,確保患者安全。
不久前,禤先生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頭暈、惡心、嘔吐,右側肢體無力,手臂不能抬舉、下肢不能站立,來到北京天壇醫院急診就診,頭部MRI顯示,禤先生右側小腦半球急性腦梗死;左側外囊及放射冠軟化灶伴含鐵血黃素陳積;腦內多發微出血。“按照醫院提出的‘腦心同治’的理念,我們對于急性腦梗患者,都要進行心臟的檢查,以發現或排除心源性因素。”徐東說,正是對禤先生心臟的檢查,發現了大問題:他的主動脈弓部存在一個局限性夾層,而這個夾層一旦破裂,可能在幾分鐘時間就導致患者死亡。
患者病情危重,天壇醫院的醫護團隊立即決定,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心率,意識狀態及心、肺、肝、腎功能,并由神經內科、急診科、心臟外科等學科聯合治療患者急性腦梗死及主動脈夾層,待病情穩定后及時進行心臟大血管手術治療。
徐東團隊專家們反復討論,最終確定“去分支血管轉流+主動脈腔內隔絕”的復合手術方案,即在進行心臟外科手術的同時,同步進行大血管介入手術。
徐東介紹,患者的病變位置在主動脈弓,主動脈弓有著最重要的分支血管,也就是頭臂血管,是給人的大腦供血的主干道,這個位置的手術本身就存在極高腦缺血的風險,更何況患者剛剛發生了腦梗,那么手術方案的制定不單單要考慮到心臟大血管,更要考慮到對于大腦的保護。
經過心臟外科專家團隊的討論,最終手術方案定為“去分支血管轉流+主動脈腔內隔絕”復合手術。該手術避免了體外循環對于全身臟器,特別是腦部的打擊,最大限度保證腦部血供。手術是用“三叉戟”形狀的人工血管,將主干利用側壁鉗在不停循環的情況下吻合到升主動脈,“三叉戟”的三個矛頭分別與三根頭臂血管吻合,最后通過介入手術,于主動脈弓部置入覆膜支架隔絕夾層動脈瘤。
徐東說,患者的三根頭臂血管是相繼阻斷的,每吻合開通一根,再阻斷下一根,這樣就保證了大腦時刻都有血供。這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就是大腦動脈環也就是常說的威利斯環(The Circle of Willis),它是由前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始段、兩側頸內動脈末段、兩側后交通動脈和兩側大腦后動脈始段吻合而成。正常情況下,動脈環兩側血液不相融合,當術中阻斷一側頭臂血管時,可一定程度通過大腦動脈環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償”。這就是手術不會進一步加重腦梗的解剖學基礎,手術方案的制定更是利用了這一解剖結構。
從8時持續到17時,禤先生體內的隱患被徹底排除,推出手術室。
目前,禤先生恢復良好,腦梗死的癥狀也在慢慢改善。復查主動脈CTA可以發現,他的大腦血供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主動脈弓部的夾層動脈瘤也完全被隔絕。
“主動脈疾病是心臟疾病中的一類,而主動脈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卒中,被稱為‘心源性卒中’。由于手術時必須暫時阻斷心臟通向大腦的三根動脈血管,因而主動脈弓部病變也是心臟手術中較為棘手的。”徐東說,正是因為北京天壇醫院推行“腦心同治”的治療理念,禤先生因腦梗就診時,能夠及時找到來自心臟的病因,并采取微創加介入的復合手術,實現對禤先生大腦的保護,幫助他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各種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