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北京設立首個“腦心同治”平臺 試運行近一個月接診195人
北京天壇醫院腦心共患疾病聯合診療中心3月29日試運行以來,截至4月24日,已接待患者195人次。作為本市第一個腦心共患疾病聯合診療中心,這里可實現神內、神外、心內、心外、神經介入等多學科聯合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篩查、診斷、治療,患者不必再輾轉于多個科室求醫。
“門診時經常可以看見一個患者手里拿著心內、神內兩個科室的掛號條。”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及大血管病中心學科帶頭人金澤寧介紹,按照以往的診療模式,腦血管、心血管大多是由不同科室負責,患者往往需要分別掛號就診、分別開出檢查項目;進行檢查后,還需要分別到兩個科室找醫生診斷、治療,往往需要跑四五次。同時,這種“各管一段”的診療方式不利于治療,甚至影響患者的預后,給患者造成風險。
而現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到腦心共患病聯合診療中心的初篩門診,接診醫生會同時開出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檢查,患者檢查后,即會由神經、心臟等科室專家進行會診。“患者只需要在這個中心‘等’各科室專家來會診,不用再在科室之間跑。”金澤寧說。
北京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姜悅介紹,這個中心打通了從門診到醫技的11個科室,實現了多學科診療模式(MDT)。除了門診的會診外,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牽頭,對需要住院手術或介入治療的患者,每周組織相關科室的專家討論治療方案,采取復合手術的方式,由多學科專家在同一臺手術上解決頭部、心臟等多個血管病變問題,或者同一個患者同時采用介入和手術兩種治療方式,避免多次手術、減少患者痛苦、降低醫療費用。
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說,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機制沒有區別,血管疾病一體化防治、多學科(MDT)醫療模式是大勢所趨。此次通過建設“腦心同治”平臺,旨在探索心腦血管疾病“同治、同康”模式。同時,作為腦心共患病“同防”“同康”的環節,天壇醫院正在探索在社區醫院進行心腦共同危險因素的篩查、預防和管理,從而降低居民發生腦心共患病的幾率。
據了解,借醫院整體搬遷契機,北京天壇醫院改變傳統科室劃分模式,以疾病為中心設置“神經病學中心”“心臟及大血管病中心”“神經介入中心”等多學科診療平臺。